共21题,约10160字。
2012年春季高一年语文期中考试卷
第Ⅰ卷 qfys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诗人(白居易)借琵琶曲这一媒介,听出了琵琶女的“平生不得志”,感觉到了她心中的“无限事”,听琵琶女诉说身世,则更是直接地了解到她昔日的风光和今天的落魄。琵琶女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说和诗人有共同点。比如,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和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 甲 ”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 乙 ”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 “ 丙 ”的感慨?
1、选择最恰当的引文填入甲处( )
A.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B.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C.细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D.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色等闲度
2、选择最恰当的引文填入乙处( )
A.弟走从军阿姨死 B.老大嫁作商人妇
C.梦啼妆泪红阑干 D.秋月春风等闲度
3、选择最恰当的引文填入丙处( )
A.江州司马青衫湿 B.杜鹃啼血猿哀鸣
C.谪居卧病浔阳城 D.同是天涯沦落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求 谏
吴兢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君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