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120个字。

  八(下)诗词曲鉴赏
  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1.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向秀和王质。
  2.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见教、见谅、见笑、。
  4.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形成鲜明对比。
  5.第一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已被贬后的愤懑不平之情。
  6.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用典的作用)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7.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9.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10.分析错误的—项是(    C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也给友人以鼓舞。
  11.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思想感情:既表达了被贬、遭弃置的辛酸和愤懑,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杜牧《赤壁》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2.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4.这首诗前两句是写实,后两句是由眼前景而联想到的。结尾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对周瑜的嘲讽,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取胜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作者借历史事件,抒发了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旨在表明周瑜打败曹操只不过是侥幸成功罢了。
  5.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6.、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