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40个字。
1.巴金其人
巴金于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2.写作年代
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3.生字生词
旸(yáng)、姮(héng)、皓(hào)、浸(jìn)
一撮(cuō)灰,撮,量词。
一瞬(shùn)间,一眨眼,转眼。
寂寞:孤单冷清。
倘使:假使。
长空:辽阔的天空。
皓月:明亮的月亮。
咏叹:歌咏。
舍弃:放弃。
甘愿:心甘情愿。
凭栏:依着栏杆。
飞蛾扑火:飞蛾扑到火焰上,今比喻自取灭亡。
4.朗诵方法
常用的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可给听众一个领略、思考、理解、接受的余地。重音指对某些词语进行强调。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句调,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句调又称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升调(↑),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降调(↓),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平调(一),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曲调,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
教师:(问一学生)对这两则散文诗,你在预习时,是默读,还是放声读了?你读时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我是默读的;我体会到了日的光耀和月的清冷,但是,都有人要上去。
教师:(问第二个学生)他的回答和你的理解一样吗?
学生:我体会到了巴金对着日和月产生的情思。
教师:他们从不同的方面,说出了这两首散文诗的价值。前面的同学只注意到了作品本身,后面的同学还注意到了作者的状况。
教师:(问第三个学生)你预习时读了几遍,对文中语句,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如果现在让你大声来读,你觉得读第一篇和读第二篇,感情上应该有什么一致和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我读了三遍;我不理解的是,巴金爷爷说“生命是可爱的”,但他为什么又要赞美飞蛾和夸父?还有,月亮和太阳,到底谁是巴金心目中的理想?我觉得它们是相反的两个事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