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7道题,约7170个字。

  上海市版九下第一单元素质检测
  (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
  张永军
  一、 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日暮堂前花蕊娇,。(《咏绣障》)
  2.,引得黄莺下柳条。(《咏绣障》)
  3.拢袖观棋有所思,。(《春日偶吟》)
  4.,不看棋人总不知。(《春日偶吟》)
  5.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兄女曰:“。”(《谢道韫咏絮》)
  6.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记承天寺夜游》)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8题。(6分)
  山居秋暝①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③。随意春芳歇④,王孙自可留⑤。
  【注释】①暝:日落,夜晚。②喧:竹林中笑语喧哗,也指竹子枝叶相碰发出的声音。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③“莲动”句:意谓溪中莲花动荡,知是渔船沿水下行。④随意:尽管,虽然。  ⑤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本人。
  7.尾句中的“王孙”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的是(人名)。(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 诗的开头两句,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B. 三、四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逼真地描绘山中幽美的夜景,引读者身临其境,情景交融。
  C. 五、六句,由写景转为写人,巧妙地调动读者的听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极富情趣。
  D. 七、八句,表达了诗人追求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其中“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点明了写诗的季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10分)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9.上文选自《登泰山记》,作者是代桐城派著名作家(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译文:
  11.下面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4分)
  A.“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这里是用风雪交加,云雾弥漫创造了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是近景。
  B.“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由近景拉成远景。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得像摴蒱,这里以夸张的手法,目的是反衬出作者站得高,望得远。
  C.“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先写日上过程,再写日下的海浪,相互烘托,既生动形象,又很有气势,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D.整段文字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动静俱观,把太阳未出、将出、正出、出后的一系列连续画面描绘出来了,再现了日出前后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