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520个字。

  中考复习九下古文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9-22题。(11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⑤田父:农夫。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⑦谢:辞谢、辞退。
  1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臣之妻私臣()②面刺寡人之过者()
  ③时时而间进()④期年之后()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1.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22.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异同?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3分)


  二、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2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