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640字。《荷塘月色》教学实录(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抓感情线索,理清结构;第二课时赏析景物描写;第三课时深入理解补充故事和引文。)说明:中间的内容有一些脱落。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首诗是江总书记在1998年11月11日为纪念某位作家诞辰100周年而亲笔题写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
生:“晨鸣共北门,谈校少时情。背影秦淮绿,荷塘月色明。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清淡传香远,文章百代名。”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那大家猜得出,江总书记是为纪念谁而题的诗吗?
生:朱自清。
师:完全正确!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吗?
生:有《背影》,有《荷塘月色》。
师:很好,大家非常聪明。《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我们在初中就学过了。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文章没有?
生:《春》、《匆匆》……
师:看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更加有名的文章——《荷塘月色》。(板书:题目及作者)
【作者简介】
师:谁来说说,关于朱自清,你有怎样的了解和认识?
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向我们介绍了朱自清的生平事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朱先生的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著作有《朱自清全集》。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师:刚才有同学也表达了他对朱自清先生的敬佩之情。老师跟大家一样,同样非常佩服这位也曾当过中学语文老师的大作家。毛泽东曾经写过一篇政论文《别了,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是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里面就有这样的话,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江总书记题的这首诗就是希望青年学子学习和继承朱自清先生爱国主义的民族气节和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
毛泽东: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郁达夫: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佘树森: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它概括为一个“清”字。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是。(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解题】
师:下面,让我们怀着对朱先生的崇敬,一起走近他笔下的那一片荷塘月色。首先,我想问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如果让你来写作文,你会怎么写呢?单从题目看,它至少包含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有荷塘,又有月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