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70字。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密山市牡丹江管理局高级中学
作者姓名:马 燕
联系电话:13091583186
邮 编:158308
作者邮箱:1016571516@qq.com
第一课《荷塘月色》
【全文学法指导】:
《荷塘月色》及本单元主要学习写景抒情的散文,学习这类文章,我们应先着眼于文章内容,看他写了哪些物、景,这些物与景有怎样的特点,然后去揣摩作家借此表达的情感。
有的情感就在文字里,要找出这些语句来,看看这些情与景的关系。有的情感就比较含蓄,你可以从景的特点中去感受。有时还要认识作者生活的时代、个人的经历等,“知人论世”,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
(“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本文共8个自然段,每段自有其独立性,但从作者的行踪变化上看,从扣文题的主体文字与宕开笔墨写联想的“闲笔”来看,这8个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个大部分,把文章的基本框架弄清了就能较好地去探索内容和主旨了。
我们还要对散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进行品味,主要从某个词或某种修辞怎样把景物的形象逼真地写出来,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联想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相关知识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2 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3 体会作者遣词用字的巧妙,能够鉴赏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遣词用字的巧妙,能够鉴赏其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基础导学: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
散文重在抒情,《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情造景。正所谓 “一切景语皆情语”。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 由此可见要热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就能写出好文章。
关于荷花的名句
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 《爱莲说》)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写出了荷花那种自然的清纯美丽)
有关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文。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勾起了人的思乡之情)
③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独自饮酒的寂寞与空虚。)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中的夜晚,有明月青松,流泉青石,闲静幽美,恬淡宜人。)
1、作者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