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序排列题解题方法
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3题为: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这实际上是一道语序排列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连贯能力。考生快速解答这类语序排列题是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其方法有六种:
一、寻线索
记叙性文段一般有明确的线索。线索可从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事件的发展、人物的变迁、情感的波动等方面去寻找。一段打乱了顺序的句子,只要寻找到了线索,重新理顺就不难了。
例题:①“江津号”停泊时,天已微明。②朦胧中听见广播说,到了奉节。③启碇续行,我来到休息室里。④起来看了一下,峰峦刚刚从黑夜里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⑤只见前边四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窄的江面,船已进入瞿塘峡了。⑥江随壁转,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其余各处还是云海茫茫。
解析:按时间先后变化,应是:朦胧呻微明斗露出阳光;,桉我的活动先后,应是:起来看斗来到休息室;按船的航行,应是:停泊斗启碇斗进入瞿塘峡。运用线索法,轻易排出语序为②①④③⑤⑥。
二、理顺序
说明性文段一般有明确的说明顺序;其顺序有时间、空间、程序等,可依此顺序重新排列打乱了的一组句子。
例题:①1677年,我国茶花由英国医生甘宁引种,开始传播到欧洲。②于是,我国茶花成了世界性的名花。③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出现了大量的新品种。④茶花原产于我国,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朝,就有种植茶花的记载了。⑤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英人傅礼士又从云南采集茶花种子回国,尔后又被移植到美国。 ,
解析:运用顺序法,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④①⑤③②。
三、明结构
议论性文段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层递式、对照式等(说明性文段也有这些结构特点),可依其结构规律排列语序。
例题:①论点需要论据来证明。②论点和论据是什么关系呢?③论点是为论据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④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⑤如果不一致,论据就成为文章的累赘,阻塞文章的思路。⑥论据靠不住,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⑦可见,二者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解析:观察语段,发现②和⑦为首尾句,结构明显是总分总式。分析余下五句,①③一组,谈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先①后③;④⑥一组,谈论据可靠与否对论点的影响,先正后反,即先④后⑥;且应先①③后④⑥;⑤有“一致”一词紧承③。可见,答案为②①③⑤④⑥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