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有一定文学理论价值。第二部分曾被《百花园》刊载。作者:葛成石 单位:广东梅州东山中学新城分校)
小小说文体的规范与交融
广东省梅州市东山中学新城分校(514878) 葛成石
我们提到更多的是小小说的规范问题。与其他文体相比,小小说属晚辈,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应有她的独特性和稳定性。的确,有的小小说像小品,像故事,像散文,像短篇。但要试图将她与其他文体划清界限,这不仅是不必要的,也是有害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小小说文体的规范以及她与其他文体的交融的辩证问题。
一、 关于文学体裁的模糊性
文学体裁有它的模糊性。刊登杂文的刊物,其中不乏带有刺世意味的小小说作品;刊登散文的刊物,有的叙事散文更像短篇小说;而小小说刊物有时也转载故事或小品。在中学语文教材里,有的篇什原来放在散文单元,再版时就有可能放到小说单元来了。
我觉得文体的概念跟商品价值的概念很有相似性。每一种商品的价值相对来说都是恒定的,因为它融入的一般劳动是相对稳定的。大米的价值就是大米的价值,你不会因为它的价格由过去的0.5元一斤上涨到如今的1.5元一斤,就怀疑它的价值变了,不再是大米了。暴涨暴跌的现象也存在,但我们同样无须惊慌,“非典”时期白醋卖过50元一瓶,但在市场的调节下始终是要回到它的本来的价位上来的。
同样,作为一种文体也有它相对稳定的因素,我们应根据这一点,在宏观上把握它,又允许它存在“价格的波动”,只有它在发生“暴涨暴跌”的情况下,才有必要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施行这一手段的可以是读者,主要是编者。小小说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完整的故事,有较好的审美品质,是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高度融合,这是她的稳定性。至于人物该有多少,情节应是曲折的还是简单的,这都无从量化。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没有人物,没有事件,近乎静物写生,文学史上还是把它划定为小说――这是一种宽容,一种接纳,一种吸收。那种把情节曲折的小小说指斥为故事,把情节简单的小小说指斥为散文的做法是可恶的,不论是对理论的完善、文体的发展,还是对初学者的指导,都是无益的。
二、 故事回归与情感张力
小说是从传奇故事进化而来的,她的身上必然带有故事的胎记。过去我们说小说是对生活的反映,现在理论界习惯于说小说是对人的命运的展示。不论哪一种提法,都离不开一串构成因果关系的事件组成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复杂,可以简单,作者有根据表达和审美的需要进行选择的自由。但是,完全抛弃故事的做法是不值得我们再去试验的,前人已给我们留下了教训。现代派小说家笔下就完全没有故事,有的只是事件的碎片,印象的堆积。这批作品可供研究者研究,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