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04-2005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请认真检查:准考证号涂写是否规范,严防错涂、漏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疏散 数落 怵目惊心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恭谨 躬亲 觥筹交错 供求大致持平
C.复辟 披露 纰漏百出 古代大辟之刑
D.铺陈 果脯 返璞归真 这个人姓朴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赏赉 装潢 受奖仪式 心如止水
B.宣泄 行迹 立案侦查 瑞雪照丰年
C.商榷 辨驳 殒身不恤 粗枝大叶害死人
D.意蕴 惋惜 湮没无闻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年,为了弄清这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他跑了许多家图书馆, 了
大量的文献资料。
②到记者发稿时,这次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中已有14人遇难,4人失踪, 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③据说黄鹤楼是登高远眺的最佳去处。我们登上五层的回廊, 天光水色,一碧万顷,心中也 宽广起来。
A.批阅 营救 突然/立刻
B.披阅 营救 果然/顿时
C.披阅 抢救 突然/立刻
D.批阅 抢救 果然/顿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只要你设身处地地替那些生计艰难的下岗职工想一想,就不会一味责备他们的斤斤计较了。
B.大会主席团作出决议,会议期间不准无故迟到,对那些不遵守大会纪律的不速之客要通报批评。
C.老一辈人居家过日子精打细算,从长计议,富日子当穷日子过,这是我们这一代年青人比不了的。
D.报纸与读者的交流远不如电视与观众的交流快捷便当,电视与观众,当面鼓对面锣,既省
时又直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就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由于中国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发射、运行及应用,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地球卫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C.上午八点钟,当他和自己同甘共苦、一路走了半个世纪的老友一起搀扶着登上主席台时,全场掌声雷动。
D.学校团委组织的为社会服务的“学生义工队”,是锻炼学生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一
种好办法。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学习古代散文,要特别注意诵读,最好能熟读成诵。篇幅长的,也要熟读、背诵一些精彩段落。
B.我真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的记者和编辑们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曼曼其修远兮。”
D.鲁迅对中国青年寄予了很大希望,“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于是写下了这篇《死火》。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夜郎这个词人们一点也不陌生,“夜郎自大”是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人们从成语典故知道,夜郎是西南地区古老时候一个小国,其妄自尊大的国君,使人们对夜郎国自来不存太好的
印象。
夜郎自大的成语至迟在清代已颇为流行。清前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清同治年曾游历海外并极
力主张变法自强的王韬,以及成书于光绪后期的晚清小说代表作《孽海花》,都曾提到“夜郎自大”。
追根溯源,夜郎自大的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但它却是一段被误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