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10字。
文言断句教师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加上学生的文言基础本来就不扎实,比较难读懂文言文,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这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做练习,然后对练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整理出断句的基本方法。
民间故事中也不乏这种说明断句不同,可以改变词语意义的故事。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70老头生儿子,别人都怀疑不是我生的,家产全部给女婿,外人不能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原来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这样分句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70老头生了一儿子,别人怀疑不是我生的,是这样啊。但家产全部还是给他,女婿和外人不得干预。)
请看,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是这样的天差地别!
又有一个故事,讲了同样的道理,还扯到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文长)身上去。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