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组织规律探索
王立青
问题的提出:
语文阅读课教学现状:阅读能力是一个使学生终身发展都受益的能力。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阅读能力的提高日益得到大众的重视,在考核评价中,这个能力的考核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于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问题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读书做题,学生的阅读能力仍然是个大问题。目前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特别是可操作性不强,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指导缺乏真正有效的帮助。
阅读课课堂效率低下是主要的问题。大家片面地追求了阅读的量,而忽视了阅读训练的质。虽然说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但是,不合理的量的积累,到头来仍然是无济于事。况且,教师在训练的时候,就事论事,没有移栽式地教学,没有形成自己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这一篇文章,你分析得再精,学生听得再明白,仍然是你的东西,学生没有获得知识能力的运用模式,更加谈不上能力的迁移。课堂上无论如何调动学生去很好的理解这一篇,于他的能力形成仍然没有实效。
解决方案:
我在实践中,想尝试探索一条阅读教学提高效率的新模式。我称之为“阅读教学四步”。希望该模式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轻松高效。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让学生学点什么。
就像人学习跑步,他得先学会走,再学习跑一样。你让学生在字词句都不能顺利理解的时候,开始教阅读,那样是没有根基的教学,只能把老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要先教字词句。韩愈在《师说》里说“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或否焉?”孔子说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要教哪些字词句呢?这个任务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定。学生自己才知道我要学什么,我需要学什么,我需要老师什么帮助。一定要放手给学生做这件事情。而这件事情做得成功与否,最关键不在教师知识的指导,而是要能够有效动员学生去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发现“我”的问题在哪里,需要什么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至关重要。我认为,把预习放到课余进行效率不高,应该把预习课放到课时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