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本课件从诗歌赏析的四个常规角度对中考常见题型进行解析,总结了常规解题思路和答题要领,对学生应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有教案,约3270个字。
诗歌赏析教案
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周进华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命题的一般特点、命题角度
2、把握诗歌赏析题的解题思路
3、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答题模式
教学重点:掌握答题模式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赏析的解题思路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年《盐城中考说明》对古诗词的赏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课外适当的古诗词名篇,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同学也许会感到无所适从——课内的还没掌握好,课外的还怎么做?其实是我们对古诗的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我们习惯于从老师那边“拿来”,然后囫囵吞枣、不加思考地机械背诵,这种方法当然无法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一考点。了解了命题趋势、把握了命题动向、明确了解题思路、掌握了答题模式,那么,我们就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好好地在“帷幄”中“运筹”一番。
二、考点解析
古诗鉴赏的命题特点:鉴赏材料:写景抒情诗为主,即事感怀、托物言志为辅。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鉴赏、情感类鉴赏、技巧类鉴赏、语言类鉴赏。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题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下面我就从这四个角度对这一考点进行全面解读。
三、形象鉴赏
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抒情的形象性,诗人往往借助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抒发自己胸怀抱负,表现自己志趣追求。因此,分析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手段,命题者通常都会把形象的赏析作为一个必考的知识点。具体反映在题目上表现为:对诗中景物直接设问、对诗中景物间接设问、描述诗中画面、分析艺术形象、体会形象作用。
1、对诗中景物直接设问
点拨:这一类比较简单,只要找出诗中相关的意象,采用一致的表达形式,就能找到答案了。所谓表达的一致性,例如: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而有一次做了类似的一道题目,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
2、对诗中景物间接设问
点拨:平时要注意具有地域特征的形象(如:单于、羌笛等),还要注意四季景物的归类,熟悉每个季节常见的景物。
3、描述诗中画面
点拨:找出景物,构造画面;借助想象,丰富画面;巧用修辞,点亮画面。答题时一般采用分——总的思路。
4、分析艺术形象
点拨:结合相关诗句把握形象特点,切忌给形象下定义;同时要注意形象特征的多样性。人物形象答题时最好采用小说中的结构形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