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中国古典诗歌“哲理”之形态分析及其鉴赏
作者 胡勇 岳阳中学
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无疑是“主情”的,但也“崇理”。然而,一直以来人们鉴赏批评中更多的是关注“情志”一途,对古典诗歌中的“哲理”分析和鉴赏重视不够(诗歌鉴赏教学中尤为突出)。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之实际,就会发现:一种带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对宇宙、人生、社会、历史、自我的哲理之思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存在于整个诗歌作品的建构及其发展史中。
哲理,本质上说,是人们对宇宙自然、社会历史、生活实践的不断观察、思考而获得的心灵的体验、智慧的灵悟和理性思辨,而诗歌作为人类最早的语言艺术,无疑成了人类智慧灵光的最初也是最好的载体。中国古典诗歌当然没有例外,只是受中国整体文化精神的影响而在形态上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所谓“形态”,在这里既指“哲理”的认识维度上的存在形态,也指“哲理”的在诗歌文本中的表现形态,还指“哲理”在生成传播过程中的接受形态。本文将对此作出初步分析并探讨其对诗歌鉴赏的影响。
一、 古典诗歌中“哲理”之存在形态分析
“存在形态分析”是指对诗歌中存在的“哲理”从理性内涵层次和存在维度上作出归类、分析。许总在《中国古代哲理诗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态》(《学术月刊》1995年第12期)一文中指出:在诗歌创作论意义上,古典诗学有“重情”与“主理”之分,但“诗”与“理”皆为人之“情性”之构成与表达,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完全同一的关系,“在这样的视点上,中国古代哲理诗远非局限于纯粹谈玄论道的形式中,而是可以极为广泛的理解为传统文化精神、民族智慧形态在中国诗歌史中的多样的生动的艺术表现方式。就其表现形态而言,则大体可以归纳为启迪智慧形态、讽喻劝诫形态、哲理思辨形态这三大基本类型”。应该说这种归纳基本上抓住了古典诗歌中哲理的理性内涵受中国文化精神影响而表现出三个层次的特点和事实,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哲理”的存在形态。进一步考察,还可发现,这三种形态恰好对应三种认知向度,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存在维度:
哲理思辨形态——————哲理之“真”
讽喻劝诫形态——————哲理之“善”
启迪智慧形态——————哲理之“美”

哲理之“真”并非指这种哲理就必定是真理,而是说这种形态的哲理表达本质上是以求真为目标,即创作者力求获得对宇宙社会历史人生的本质认识进而用诗化的方式明晰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