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160字。

共23题,约11160字。

  秘密★启用前
  湖北省仙桃中学2012届高三五月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搠倒/溯流      掂量/惦记      洗漱/咳嗽      玷辱/拈轻怕重
  B.搅拌/绊倒      祈祷/乞求      枝柯/舸舰      羸弱/果实累累
  C.端倪/睥睨      挑衅/体恤      棕榈/闾阎      提防/金榜题名
  D.酒馔/撰写      孤僻/癖好      讥诮/峻峭      忌惮/殚精竭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像素      副食品      不记前嫌      家书抵万金
  B.饯行      热烘烘      先发制人      蚍蜉撼大树
  C.跳槽      邻界点      醍醐灌顶      树倒猢狲散
  D.心扉      协奏曲      骨鲠在喉      时世造英雄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现代人需要永恒的山水带给他们永恒宁静的感觉,但这一切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是望尘莫及了。
  B.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荡气回肠,只顾要吃;去身边取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
  C.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D.虽然美联储三位高层都表示反对美联储未来两年维持利率不变的举动,但他们的言论也显示,美联储内部对此问题莫衷一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其实,职业经理人孙伊萍在担任蒙牛新总裁之前,中粮集团已增持蒙牛乳业的股份至28.09%,中粮的种种表现已经暗示其对蒙牛高层将有大调整。
  B.从南海黄岩岛对峙,再到东海钓鱼岛争端,罗援强调:当务之急是升级海巡船吨位,建立海上警备队,这样才能保障中国海洋权益。
  C.记者了解到绿华小学6个年级7个班总共有237名学生,全部享受国家补助的免费营养餐,但食堂空间有限,也没有足够的餐桌餐椅,因此,学生需要各自回到教室吃饭。
  D.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2011年台“国安”单位侦办陆军上校罗奇正遭策反案时,意外查获罗贤哲违法复印机密文件。经进一步追查,才发现罗是“共谍”的身份。
  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人物形象的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而又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其性格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B.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他曾经对天地万物、人与社会都充满了美好的希望,但是现实的严酷与丑恶打破了他的美好理想,他在复仇道路上犹豫不决,错失良机。他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C.贾宝玉鄙视功名利禄,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
  D.《雷雨》中的周萍是阴暗沉郁的周公馆中一个若隐若现的亮点,他是一个在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不顾门第差别爱上了侍女四凤,甚至想着带四凤一起去往新世界。在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曹禺的理想。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
  汤嘉琛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无论是成都杜甫草堂,还是巩义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刺、幽默、游戏的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