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30字。
《沁园春雪》教案
太仓市第二中学李娟邮编:215400
教学目标:
1. 理解词中的写景,抒情,议论,领会词人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 理解词中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感情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3. 培养学生阅读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词的意境,领略毛泽东的伟大胸怀和伟大人格。
2. 学习写景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3.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声,文并用,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欣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预习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qìn) 莽莽(măng) 分外妖娆(fèn)(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风流人物(shŭ) 稍逊风骚(xùn)
2. 解释下列词语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的意思。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雨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分外妖娆:格外艳丽多姿。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二. 导入新课
毛泽东同志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也是杰出的诗人。在长期从事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他写下了许多卓越的诗篇。他的诗词是伟大革命实践与高深文学造诣相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光辉诗篇;是旧的诗词形式与新的革命内容完美统一的珍宝。《沁园春雪》就是其中的一首。
三. 初读《沁园春雪》,整体感知
1. 听录音两遍。听第一遍时,要求听准每个字音,核对纠正自己的读音;听第二遍时,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色,初步体味词中所表达的情怀。
2. 学生齐声朗读一遍。
四. 研读《沁园春雪》,理解内容
(一)学习上阕。(上阕的词句投影幻灯片)
1. 先请一个学生读上阕,其他同学思考:上阕可分几层意思。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投影幻灯片)。
分三层:第一层(第1句)总写北国雪景。
第二层(第2,3句)写眼前实景。第二句写静态,第三句写动态。
第三层(第4句)写想象虚景。
2. 逐层理解上阕。
分析第一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教师设疑:该句写了北国雪景,从哪几个词上可看出?这几个词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采用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明确:“冰封”,“雪飘”两字用得好,写出了北国的雪景。“封”显凝然静态,“飘”显轻盈动姿。动静结合,纯朴净美,广阔的意境,宏大的气魄,豪迈的情趣充盈其间。
分析第二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提问1:“望”字在该句起什么作用?“望”到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景观?(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字统摄的内容。
“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因为这些景观最能反映北国风貌,也是伟大祖国形象的象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