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40字。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阅读体验
  学习目的
  1.了解孟子、《孟子》及其重要思想。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文章喻事于理的写作方法。
  4.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意义,并能做出恰当的评论。
  预习检测
  1.孟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 ________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________之后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常以________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________。他认为人性本善,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提出________的思想。《孟子》是记载________的书,由      编成,全书共________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书”。
  答案: 1.轲 子舆 战国 孔子 孔孟 亚圣 民贵君轻 孟子言行 孟子及其弟子 七 《论语》 《大学》 《中庸》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曳兵(yè)         数罟(shǔ ɡǔ)        洿池(wū)
  B.鱼鳖(biē)      不王(wáng)          衣帛(yī)
  C.河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xiánɡ)
  D.孝悌(tì)        饿莩(fú)            胜食(shèng)
  答案:2. C(A项中“数”应读cù;B项中“王”应读wàng,“衣”应读yì;D项中“莩”应读piǎo,“胜”应读shēng。)
  3.朗读课文,要正确安排节奏,注意句中停顿。下列句子节奏安排欠妥的一项是 …(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答案:3. A( A项正确的读法是: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A.涂有饿莩。               (                )             
  B.直不百步耳。             (                )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
  答案:4. A.涂,同“途”,道路。莩,通“殍”。B.直,通“只”,“不过”。C.无,通“毋”,不要。D.颁,通“斑”,(头发)斑白。
  评价表一
  题    目 1 2 3 4 优 良 达  标
  自我评价       
  过程学习
  要点解析
  一、文言知识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4、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 (有的教科书“直”是“只是”的意思,并不是通假字)
  【古今异义】
  1、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更,再,副词。今义:常指增加
  2、河内凶。                            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
  3、弃甲曳兵而走。                       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4、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许、也许
  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6、非我也,兵也。                       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