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启示》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鄂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文抓住大自然中的一些细小事情,展开丰富的联想,描绘了一些细腻,别致的感受,获得了一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文章以大自然中涌现无穷生命力开头,以人生中孕育新希望结尾,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收获,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情趣。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在朗读中欣赏优美的语言,用心体会作者的主观感受,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为此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着重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感悟课文内容,领悟凝炼含蓄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刻启示;(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由于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他们的感悟能力也大大增强了。基于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作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走下讲台参与交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2.在体验拓展中,鼓励学生观察自然,大胆发表自己对自然,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这样既解决知识内容的教学,提高读说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了解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细腻描写的能力,理解关键语句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3.充分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鼓励学生观察自然,大胆发表自己对自然,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以待课堂研讨。
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流程
一、 问题导入,激趣入境。
师:同学们,假如现在你手上有100块钱,你会怎样支配它呢?
(用一个假设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为下面介绍作者经历蓄势。学生的发言可能五花八门,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做一位宽容的倾听者。)
师:是啊,区区一百元好像实在做不了什么。但是在企业界中,却有一位传奇般的人物用区区100元创造出了辉煌,他就是被世界誉为“企业之神”的——松下幸之助。
(多媒体投影出作者肖像,同时打出介绍文字:松下幸之助,日本商业精神的化身,松下电器公司创立者。年轻时,他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9岁时被送到一家自行车商店当学徒,后来几经辗转换到一家电灯公司打工。1918年,他以100日元起家成立了松下电器公司。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松下公司从一个3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职工2.5万人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