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120字。
诗歌表现手法练习题集
• 姑苏①怀古
• 许浑②
• 宫馆余基辍棹过, 黍苗无限独悲歌。
• 荒台麋鹿争新草, 空苑凫鹥占浅莎③。
• 吴岫雨来虚槛冷, 楚江风急远帆多。
• 可怜国破忠臣死, 日日东流生白波。
注:①姑苏,即姑苏台,夫差曾在台上备官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②许浑,晚唐诗人。③莎,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问.诗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色?试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4分)
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2分)由直接抒情过渡到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无常、自然永恒的人生感慨,给人无限联想和想象。(2分)
• 秦楼月向子諲①
•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諲就生活在这个时期。②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生日。
问: 试从抒情手法使用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4分)
【答案】“故园目断伤心切”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表达了诗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
晚 望 【清】郑珍
•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问: 这首诗歌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参考答案】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恬静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 “反衬” ),表现自然界美好与现实生活贫困的不协调,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
• 灞上①秋居 马戴
•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问.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5分)
答.(5分)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空园孤壁,静寂凄清,抒写了作者长期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凄苦。(1分) ②衬托。(1分)滴露之声,从反面衬托夜阑人静;(1分)以夜阑人静、“野僧”为邻,从正面衬托飘零孤单之情。(1分)
• 虞美人 蒋捷
•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问:(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答: (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濛景象,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后两句运用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乡愁之浓重。
(2)运用反衬手法,以海棠临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