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研究性学习课题展示]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策略
琼海市华侨中学 吴荣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把它分为两种:一是课题研究型,二是课堂研究型。我们开展了课题研究,那么课题研究如何开展?
  首先、要了解课题研究的特点:
  课题研究型需要单独开设研究性课程,以课题或专题为研究的立足点,建立课题组,在组织形式上仿照专业研究的操作过程,因此,从内容到形式都已具备了“准科研”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参与对象是学生,价值取向更重过程,更重人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型往往需要综合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支撑,目标也呈多元化,研究周期也相对要长些,一般在一学段或 一学期,有的要一学年。
  其次、设定课题拟定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非系统的、课题式学习,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选择研究对象,拟定研究课题。作为中学阶段的语文研究性课题与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的课题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价值取向,课题的拟定应考虑以下四项原则:
  主体性原则。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课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在语文的外延中,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景、作好必需的背景知识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探究学习动机,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语文素养状况,自主选择课题。课题要有利于个性的发挥,使学习走向富于创造性的主动学习。如:喜欢听歌、唱歌的同学可以选择《通俗歌曲歌词鉴赏》作为课题;喜欢唐诗的可以尝试唐诗方面的研究;喜欢修辞的可以做修辞运用的研究,如《广告语与修辞研究》等等。
  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性,要求选择的课题应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能真正活动起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探索欲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走出单纯的课堂,投入社会生活,接触各类语文现象,去挖掘生活的意蕴,在实践中提高创造能力,达到关心社会、关心祖国、关心人类的精神境界,并通过研究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人文性原则。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从书本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具有鲜明的实践体验、探索感悟的求知特点。而所谓人文素质,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其最为重要的成分就是历史感、责任感和自我感,它由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而来。在这一点上,研究性学习是与人文素质契合的。作为精神科学的语文,它的核心素质就是人文素质,研究性学习将是它最具活力的体现形式。所以,课题不能只着眼于语文的知识性与学科的能力,还要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色彩。
  第三、课题拟定的策略
  课题来源于问题。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必备的怀疑精神、学习兴趣、成材追求等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和社会生活,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问题,考证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质疑法。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运用已有的正确的知识,或通过工具书及原著的方法进行考证,或理论逻辑分析,对怀疑的问题进行鉴别、解析、更正。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见海日”中的“半壁”,课本理解为“半山腰”,是否正确呢?通过查阅《辞海》、《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即发现“半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