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250字。

  诗歌意象与意境浅探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大宗,在诸种文学样式中,以诗歌的地位为最尊显。诗人为全社会所关注。一首好诗问世,往往会万口争传,洛阳纸贵。因此,诗歌创作成了所有有修养的人们趋之若骛的竞技场,争先恐后的驰骋才华,一求一显身手。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奥秘历来为人所乐道。而诗的艺术真谛往往在可谈与不可谈之间,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妙处。这也是诗评诗话,千言万语,而未足穷其情,诗学美学,层出不穷,终难尽其意。诗歌有此妙处,在中国又有如此带的创作群体,自古至今历久不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这就应探索诗歌背后的艺术色彩。如何去探索诗歌背后的艺术色彩呢?这就得从诗歌语言上如手,从诗歌语言中找寻意象,去体无它给读者带来的某种境界或意境,从而在一种或几种意的基础上形成心灵的空灵世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各种文学体裁都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小说、戏曲还有故事和人物,但诗歌(抒情诗)甚至连故事和人物也没有,它唯一给读者的就是语言。词语是构建诗句的材料,也是诗歌意象的物质外壳,由对诗歌语言的进一步深入,去把握诗歌的意象,从意象上读到诗人心情的流泻,感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的奥秘,体悟意象之后的意境,去触摸诗歌艺术深处的灵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讲境界的确比讲气质、讲神韵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也更易于把握。但是,讲诗歌艺术只到境界,显得太过笼统。能不能在深入一步,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找出一种更基本的艺术范畴,通过对这个范畴的分析揭示中国诗歌的某些艺术规律呢?我想,意象是入诗境的一把钥匙。
  一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词语的数量并不多,蕴涵的意象却相当丰富,因而诗的感情容量大,启示性强。统观中国诗歌,自然界的意象占据这显著地位,而且其意蕴不断丰富。这是中国诗歌艺术的一个奥妙。
  大自然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诗歌意象的源泉,历代的诗人们总是努力地从中寻觅属于自己的新鲜活波的意象,来构织他们的诗句,构织他们的理想或苦闷得以发泄的沟渠。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一定意义上是自然景物不断意象化的过程。唐代三百年,自然景物意象化的过程十分迅速,同时诗歌创作也达到了高峰。意象还有一个比喻化、象征化的过程,比喻化和象征化使意象的蕴涵更丰富。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中国古代的意象理论发源极早,《老子》一书中所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