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920字。

  2012年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
  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
  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
  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
  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便笺(jiān) 剽悍(biāo) 一哄而散(hòng) 里应外合(yìng)
  B.踟蹰 (c h í) 怃然(wǔ) 疲于奔命(bēn) 垂涎三尺(xián)
  C.监生(jiàn) 痉挛(jìng) 度长絜大(cháng) 汗流浃背(jiā)
  D.连累 ( l è i) 脑髓(suǐ) 杀鸡儆猴(jǐng) 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闲遐 座右铭 针砭时弊 川流不息
  B.溃败 荧火虫 瞠目结舌 计日程功
  C.领衔 哈密瓜 层峦迭嶂 融会贯通
  D.告罄 斑马线 纵横捭阖 风靡一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级已经下达了命令,虽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也必须 为之。
  ②修改病句应根据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用 的办法。
  ③太阳黑子又进入集中爆发期,我国天文学家从去年8月就开始密切 太阳的活动。
  A.勉励   简捷  观测 B.勉力   简捷   监测
  C.勉力  简洁   监测 D.勉励  简洁  观测
  高三语文 第2页 (共11页)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龙年春运整治阶段,桂林一司机醉驾狂飙,造成三死两伤。警方承诺将依法严肃
  处理这起耸人听闻的交通事故。
  B.当小煤窑发生瓦斯爆炸时,少数不法之徒不事救援,趁火打劫,火中取栗,大发灾难
  之财,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C.登上泰山之巅,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座座相连,延伸到远方,消失
  于苍茫的天际。
  D.在本届糖球会上,一些大学生受雇于摊主,打起零工。虽然只是跑龙套,但他们感
  觉积累了不少社会实践经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加剧、资源能源消耗殆尽等挑战,大力提升和培育低
  碳竞争力,能为企业和国家逆势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不竭动力。
  B.专家明确指出,此次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不会恢复繁体字的使用,中国新生
  儿的取名用字也必须从中选取,乱取名、取怪名的现象将得到解决。
  C.包括中国雪灾在内的一系列气候异常事件提醒世人:人们如果还停留于坐而论道的
  阶段,将饱尝“不预则废”的苦果。
  D.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一系列具有地方特
  色的创建活动、市民论坛活动、道德银行活动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记忆灾难也是累积文化财富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是典型的中国式灾难故事片。电影巧妙地通过亲情的离合来
  诠释灾难带来的痛苦,催泪的同时售卖廉价的亲情安慰剂。电影的结局,女儿埋藏了对母亲
  三十二年的恨,融化为忏悔的泪水。这种浪漫抒情的灾难叙事,以虚幻的和解、团圆、安顿
  来逃避现实与心灵的重负,无助于我们理解灾难治愈创伤。那些忘却了真实与残酷而粉饰太
  平的故事,就像一场覆盖了坑坑洼洼的烂路的大雪,积雪融化之后道路更加泥泞。
  灾难的毁灭力量在于它不仅摧残生命,夺走我们熟悉的家园,更在于它摧毁了我们对
  世界的信任,拆解了生命意义得以确立的信仰。灾难带来的创痛并不因遗忘得以抚平,而是
  潜藏在幸存者的内心最深处。对灾难的记忆应直面这个“伤口”,只有理解灾难,才可能有
  勇气去面对灾难,从而治愈创伤。如果幸存者的经历不为自己所理解,或者不为聆听者所认
  同,他就会如祥林嫂那般变得加倍恐惧与麻木。
  万万千千的幸存者的记忆以什么方式保存,又以什么方式为后世的人所记起呢?个体的
  记忆一定要发生在集体的情境中,否则就等同于做梦。记忆如果要产生意义,就需要有人听
  到。因此,灾难记忆如果仅是幸存者的独白,会很快消失;它需要成为“集体记忆”,在社
  会框架中获得意义。历史事件要转化成为社会的“集体记忆”,就要进入到“文化记忆”的
  循环之中。只有幸存者的记忆进入了文化,例如口述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纪念活动、文
  学、电影等等,它才开始进入“文化记忆”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