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事件的波澜
一、导入新课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贺寿辰(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教师提示:
A.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B.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1.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2.“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C.怎么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曲折?
1.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2.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运用抑扬法 制造悬念法
设计巧合法 欲擒故纵法
情节突转法
伏笔照应法
铺陈误会法
例子
一:
威胁 [俄]契诃夫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末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须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写法探讨: 制造悬念法
二:
《水浒传》节选 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