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00字。
《尺水微澜意悠长——写出事件的波澜》课堂实录
新疆玛纳斯县第一中学 李和俊
执教:李和俊
整理点评:杨华丽
教学目标: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叙事要波澜起伏,再通过阅读分析,使学生初步获得对几种兴波澜的方法的认识。然后通过当场操练,让学生初步具备构思波澜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上课,师生问好
(课件展示)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学生笑】九天仙女下凡尘(满堂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人人惊怒),【学生大笑】偷得寿桃献至亲(个个叫好)。
【师】:这首诗题得如何?旁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
【学生1】:先设伏笔,然后揭示。
【学生2】:第一、三句分别与第二、四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这里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波澜”,波澜使得事情一起一伏,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点评】(由故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波澜”,品味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波澜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讲多少方法同样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师】出示课题及要点:【板书:写出事件的波澜】
A.什么是事件的波澜? B.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C.怎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
【学生自读教材内容】
【有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1】:事件的波澜就是事件的曲折变化。
【学生2】:前人对波澜的重要性早有精彩的论述。如《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若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 ,有何可观?”平静的湖面固然能给人以美感,而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浮沉,则会给人更多反对联想和感受,所以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师出示】1.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2.“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师述】: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给人以宁静柔和之美,但一望无际的大海,风急浪高,汹涌澎湃,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才能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
【学生3】1.善于选择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2.要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师述】: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一些使叙事曲折的技巧。先请大家看一个故事。
【师出示】指名一位学生读:
一群旅游者正在进晚餐。他们一面品尝菜肴,一面即兴谈天。鱼端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