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15750字。官方答案,含原创文言文翻译、作文思维点拨与参考例文。
绝密★启用前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逐题详解
江西省赣州一中黄运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一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共150分。
考试注意: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谥(shì)号提(dī)防花蕊(ruǐ)歃(chā)血为盟
B、熟稔(rěn)青荇(xìng)中(zhōng)肯锱(zī)铢必较
C、整饬(chì)优渥(wò)尺牍(dú)无色无臭(xiù)
D、监(jiān)生执拗(niù)觊(jì)觎孑(jié)然一身
答案:C。【A歃(shà)血为盟B中(zhòng)肯C监(jiàn)生】
【解析】歃血为盟shà xuè wéi méng ——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泛指发誓订盟。中肯ěn ——指言论正中要害或扼要肯切。
【备考提示】《考试说明》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主要是识记多音字和难读字。多音字。考题中“谥(shì)、蕊(ruǐ)、稔(rěn)、荇(xìng)、锱(zī)、饬(chì)、牍(dú)、觊(jì)”为易错字,“提(dī)、中(zhōng)、臭(xiù)、监(jiān)、拗(niù)”为多音字,“歃(chā)、渥(wò)、觊(jì)、孑(jié)”为难读字。关于难读字,复习时主要靠勤查字典、多积累。多音字和易误读的字则应在比较中记忆。如“中”字“zhōng”的读音,记住“正对上,遭受”“监”字的“jiàn”字的读音,记住“指古代官名或官府名”,这样通过记少不记多的原则记住需要区别的字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家具赝品气概水乳交融B、萎靡帐篷更叠暴殄天物
C、国粹输赢蛰伏旁证博引D、惭怍诟病九洲呕心沥血
答案:A。【B、更叠(迭)C、旁证(征)博引D、九洲(州)】
【解析】B、“叠”:1、重复,累积:2、摺3、乐曲的重复演奏。“迭”:1、交换,轮流:2、屡次,连着3、及。C、旁征博引——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D、“州”(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历代多有兴废。民国废州。有些地名仍沿用。“洲”(形声。从水,州声。“洲”本作“州”,后人加水以别州县之字。本义:水中的陆地)“九州”指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州,后代指中国。
【备考提示】高考错别字在作文和单选题中的考查,单选题考查形式有两种:(1)辨识四组词语或四个句子中的错别字,单独设题。(2)将错别字与语音整合在一起考查。2012年重点考查生活中因同音形似而误的错别字:更叠(迭)、旁证(征)博引、九洲(州)。其他三类因音同而错、因形近而错、因意思相似而错在今后的复习中仍不可忽视。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义为纲,据义辨形;2、追本溯源,明了典故或出处;3、根据语法,判定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答案:B。
【解析】A、如数家珍rú shǔ jiā zhēn ——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此句错误属于褒贬不明“入歧途”。“较大地震灾害”不会“象自己家藏的珍宝”。B、不刊之论bù kān zhī lùn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C、不同凡响bù tóng fán xiǎng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此句错误属于语境不合“太悬殊”。句中前文有“都不是小事”,那么“对皇家而言”就更不是小事,事情大并不等于“很出色”,所以此处应为“不同寻常”合适D、茹毛饮血rú máo yǐn xuè ——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此句错误属于望文生义“搭错车”。成语原来用来“描绘原始人”或者形容生活状态原始,
【备考提示】今年高考没把词语、成语考查合并在一起,单独考查成语,比2011年考题更容易。成语误用主要考查以下八类:
一望文生义“搭错车”。因为要表达的话中有某个字眼恰与成语中某个字相同,甚至意义也接近,于是便错用该成语。如:标点重要,写文章,怎么可以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二、褒贬不明“入歧途”。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使用的时候如果不分褒贬之义,便会出错。如: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骛(贬义指成群的人争先恐后地跑过去)竞相观摩。
三、轻重不分“出入大”。许多成语语义轻重有别,该轻不宜重,反之亦然,否则就会误用。如:他上课迟到,老师为了以儆效尤(用于警告学坏的人),当众批评了他。
四、语境不合“太悬殊”。使用成语,许多时候要讲究语境,否则也会误用。如:他们痛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指人处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美满幸福。
五、对象不适“戴错帽”。有些成语与各自的适用对象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如果张冠李戴,必然误用。如:老王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两个成语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六、不合逻辑“装错壶”。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如: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七、形貌不辨“频出错”。有些成语之间文字形貌颇为相近,宜辨清记牢,使用时不可“乱点鸳鸯谱”,以免误用。如:我们刚入学,老师对我们的关怀真是无所不至(贬义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八、语义重复“添蛇足”。使用成语时不细致揣摩含义,以致句义累赘,前后重复,可谓画蛇添足。如:当年,他在敌人的监狱里,倍受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浑身”与“遍体”重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天,看见好朋友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C、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整,眼下买房要慎重。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答案:A。
【解析】B、“大陆同胞”后的顿号应为逗号。C、“他最要好的朋友,”中逗号去掉。双破折号之间的文字是对前面文字的注解。之所以用双破折号是因为它与前后文字的意思不连贯。它前面的文字的意思表达不完整,所以不应该有逗号停顿。
D、冒号对下文的提示作用应该只提示到“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即“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后的逗号改句号。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答案:C、
【解析】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交叉,并列不当。B、介词误用造成主语残缺。“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的主语不明。D.“挑起”是“用肩担着”的意思,与“任务”搭配不妥当,应把“任务”改为“担子”或把“挑起”改为“承担”。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自地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
B 觉慧没有参加高老太爷的大殓仪式,因为道士说他的生肖与大殓的时辰有冲突。他虽然没有反对,但心里不相信这些(《家》)
C 许攸向袁绍献计攻许昌,袁绍不听,致使许攸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计,烧毁袁绍积于乌巢的军粮辎重,大败袁绍。(《三国演义》)
D 伏盖太太的公寓住着七位客人:库蒂尔太太和少女泰伊番,老头波阿雷和中年男子伏脱冷,老处女米旭诺、高老头和年轻人拉斯蒂涅(《高老头》)
答案:A 、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是“荷蓧丈人”。
【解析】一、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
二、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上一个老人,用拐杖扛着除草器具。子路问他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着)把他的拐杖插在地上,就去锄地。子路拱着手站在那里。老人留子路(到他家里)过夜,杀了鸡、做了黍米饭给他吃,(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拜见子路。 第二天,子路走了,(赶上孔子,)把上面的情况告诉孔子。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呀!”(便)叫子路转回去看他。子路到达他家时,他已经出门去了。 子路(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不做官,是不合道理的。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又怎么可以废弃呢?想要保持自身的清洁(而隐居不仕),却破坏了君臣关系的准则。君子出来做官,是做他应该做的事。(至于)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推行,(那是)早就知道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①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联觉最常见的现象时通过温度、形状、气味、声音或味道感知色彩。比如,红、橙、黄。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感,是一种暖色;蓝、青、紫,类似于碧空和寒水的颜色,常常引起寒冷感,是一种冷色。前者是进色,给人向前方突出的感觉;后者是退色,给人向后方退让的感觉。色调的浓淡也使人产生远近之感:深色调使人感到近些,浅色调让人感到远些。
②联觉是一种真实稳定的感受。最初,人们认为联觉不过是对儿时的认知记忆和联想。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说数字5是红色、数字6是绿色的时候,这种联觉描述是一种比喻形式。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于是,科学家开始提出也许这种现象可以从生物学上得到解释。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的现象,只不过一些人对此有意识。西班牙实验心理学研究员阿莉西亚•卡列哈斯说:“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所有理论都认为,联觉现象是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的。
③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是,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