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2道题,约6440个字。

  南通市第三中学2012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2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2分)
  唐诗是一个时代的(suō  yǐng),诉说着兴衰哀乐。在紧张的尘世生活中,选一个古典的黄昏或浪漫的春夜,独处僻静之隅,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yīn  yūn)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qīng  xī)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马嵬坡下的长恨歌中哀悼,飘扬在成都草堂的茅草上,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床前的明月光中结成细细的霜……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在句序上做适当的调整,使之与前后句连贯起来,调整后的句子是:
  (2分)
  3.根据前后文的语境,请为文中的空格处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成语。()(3分)
  A、锣鼓喧天;B、哀鸿遍野;C、用兵如神;D、振聋发聩
  4.滨江中学准备向社会发起一个关于推广唐诗经典诵读的倡议,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
  (1)为该倡议设计一个响亮的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洁,句式整齐。(2分)
  (2)结合下列两段文字,为该倡议补充两点提纲。(4分)
  【甲】时下,“阅读浮躁”甚嚣尘上,正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生活。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代替了对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名著的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需熟读其中的“名句”;了解明清史实,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
  【乙】“国学热”是近几年全国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温家宝总理也在全国人大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号召我们强化“国学”的学习,发扬祖国文化传统。
  倡议的原因:
  倡议的目的: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王建《十五夜望月》)
  ②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③,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⑤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⑥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句子是:
  ,。
  二、(6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6.这首诗写于秋季,诗中的哪个地方最能体现这一时间?“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7.诗的三四句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与李商隐《无题》诗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王昌龄诗中这两句的妙处。(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