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原创资源,语文版高中第一册练习。
淮安市范集中学 作者:胡春龙

5中国现代诗二首(一)
三维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愤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死水”和“黄鹂”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4、理解作者的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要点解读
1.难点解说:艺术构思独具匠心。不说变“丑”为“美”,而说让“丑”更“丑”,“丑”至灭亡,再造新“美”,从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激之情和对新社会的热望。
2.反讽手法。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诗中加速“死水”的腐烂后出现了一些“奇怪”景象,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这些怪异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现实社会的无情嘲笑和讽刺。好像一个丑人却戴上美丽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态,嗲声嗲气,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个“鬼”再生。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种种伎俩的揭露。
3.自我质疑:“黄鹂”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诗人为什么用“艳异”来概括他对黄鹂的强烈感受?
4.感悟:在《黄鹂》的开头,诗人不说“一只黄鹂飞上了树”,而说“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典型案例
例1(2002年全国高考题)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仿写:        
            
              
              
解析:题目给的仿写对象是海,较有诗意。要注意按照题干中的要求另选本体、喻体,除了使用比喻修辞外,在选取本体时,应注意选取优美的物象。如有的同学写道:“黑暗是寒夜的宫殿,棺材是卧室,鬼嚎是闹铃,蝉螂臭虫是黑暗的私生子。”从句式上看,基本与例句一致,但所描写的内容不能给人以美感。接着,要注意海与浪花、涛声、鱼虾、海鸥之间的关系,如果写成“少年是人生的一个奏:青年是夏天,中年是秋天,老年是人生的冬天”就错了。最后,还要看是否按要求写成了比喻句,比喻是否合理、恰当。如“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星星是代表/颜色是含义/历史是红旗的见证”就不是比喻。再如“蓝天是天气的一个句子/太阳是主语/流云是谓语/小鸟、老鹰是蓝天的宾语”就十分牵强。
参考答案:山是树的一座舞台:鸟鸣是伴奏,瀑布是背景,飞禽走兽是山的演员。
又如:油画是描绘在画布上的音乐:线条是跃动的思想,色彩是绚丽的旋律,山川、人物是跳着欢快舞蹈的音符。
例2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1)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正孤船流寓江南之时。(2)李龟年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音乐家,后也流落在江南一带。(3)岐王、崔九,都是玄宗时代的显赫人物。
这首诗是今传杜诗中最后一首七绝,内涵十分丰富,历来被人激赏。你对诗中的“落花时节”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这里包含了几层意思?请结合诗境简要赏析。
                                         
                                         
                                         
解析:这首诗前两句写过去。“宅里”“堂前”记初逢之地,“寻常见”“几度闻”说听歌频繁。诗人早熟,年轻的时候已经在文坛崭露头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