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50字。
安徽省2006-2012年7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
(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 玡 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表达技巧”,一般的答题步骤是: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有时还要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给出了“虚实结合”这种手法,找出具体的诗句,分清景物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然后答出手法的作用即可。
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