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br>
 1、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br>
 2、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领会全文大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全文的思路。<br>
 3 、领会文中骈散结合的句法。<br>
 教学重、难点:<br>
 1、重点:①全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   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结构艺术。<br>
                   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本文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的特点。<br>
 ⒉  难点: 1、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r>
 教学设想:<br>
 ⒈安排三课时。<br>
 ⒉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写作背景及写作缘由、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语言骈散结合的特点。<br>
 ⒊第二课时:以分析本文写景的特点为重点,感受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br>
 ⒋第三课时:1、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总结全文。<br>
                                                               第二课时<br>
 一、复习导入。<br>
 二、领略本文写景的特点。<br>
 ㈠、教读第二自然段。<br>
 ⒈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br>
 ⒉请一个同学把它翻译成连贯的现代汉语,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br>
 ⑴夫(f):句首语气词。<br>
 ⑵然则:(既然)这样,那么…<br>
 ⑶得无异乎:“得”、“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这里用访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br>
 ⒊本段主要写什么?<br>
     明确:总写岳阳楼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