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让课文教学为写作奠基铺路
云南个旧二中 闻自莲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的题型比例与分数比例作过多次调整,但作文60分的地位从未动摇,充分体现了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中学应该看重作文训练,因为学生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
写作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立意、构思、材料、技巧等要素。有人认为,作文最重要的是要有材料,这固然没有错。没有材料,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多年批阅作文的经验让我感到,有的学生写作文时,材料是比较新颖、生动的,可因为不懂得提炼与挖掘,不善于谋篇布局,写出的作文总是千人一面,令人乏味;而有的学生,善于从材料中提炼新鲜的思想,又懂得谋篇布局,即使是一般的材料也能表现深远的立意,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巧妙立意与谋篇布局,是作文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意识到这一点,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我特别注意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引导。但每学期只有五个作文单元,平时学生学习时间紧,很能难再挤出时间作专题训练。有没有一举两得的方法呢?有。启发来源于一则新闻。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75周年校庆。书法家王冬龄用狂草书写庄子的《逍遥游》,大笔惊天,淋漓尽致地诠释了“逍遥游”的精髓。王冬龄的成功,在于两方面:1、他深刻地领悟了庄子高远的立意,因而能排除杂念全心投入。品性的高洁使作品立意的不同凡响。2、下笔时,他考虑的不是每个字的一笔一划,而是将整体布局与作品内涵和谐统一,即博大精深的作品底蕴与外在形式的完美结合。这则新闻的启迪让人我悟到:作品如人品,人品修养与作文中的立意有很大关系;书法注重立意、构思与作文同出一理;课文既然可以成为书法创作的素材,也可成为作文训练的范文。基于以上的感悟,我明白了,一些学生作文时由于缺乏新鲜的思想,作文总是落入俗套,淡而无味,这跟他们修养不高,追求实际,充满功利的人生观有很大关系。再加上未能用心谋篇布局,有时甚至只是堆砌材料,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的佳作也就不奇怪。
明白了课文就是最现成的作文范例,对于那些立意与构思值得借鉴的课文,可充分利用它们来为写作奠基铺路,从而收到“一石二鸟”的功效。在教学庄子的《逍遥游》时,我把这种体会应用到教学中,布置预习时,让学生也以《逍遥游》为题,写一个作文提纲,通过列表,从立意、构思两方面与课文比较。上课时通过抽查了解学生写作情况,再通过课文的教学加以引导、借鉴。很多学生由于受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眼光短浅,立意低俗。一比较,课文的立意更显得深远,不同凡响,只有庄子这种跳出名利、荣辱、生死限制的古代大哲人才能表现得如此深刻。此时,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凝聚一股忘记世俗名利荣辱的真气,与古代智者的心灵产生碰撞,神思产生交融,去领悟课文立意的高远,去感受作者闪烁在字里行间的人格风貌、个性特征,去体会“逍遥游”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是庄子,也是我们期待的一个梦。虽然这个梦很难实现,但人不能没有这样的梦。如此,就能引导学生追求心灵和广博、远大,树立远大的理想,寻求做人的真谛,反映到作文中,自然会有高远的立意,宏大的境界。学生自然也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作文的立意与自身的学识、修养、品性有直接的关系。当学生有意识地去提高学识、修养,文章自然会有创造性、独特性的内涵,个性便得到张扬,精神便能自由翱翔,能道他人之未道,从而发人深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