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267 KB
评级:
时间:
2012/7/17 8:40:47
下载:
本月:1 总计:1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0题,约7500字。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制卷人:代金莲 辛仲亮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①儒道思想之所以能够互补,是以它们存在的差异为前提的。但这种差异又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是儒道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同而已,这使得社会对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
②一般而言,老子比较偏重于对哲学、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孔子则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强调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正是由于他们 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才能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
③不仅如此.虽然老子和孔子一个侧重“天道”,一个侧重“人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同时具有积极用 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比如老子对社会的批判态度,实际上也是关心社会的表现,而且《老子》中谈论治国之道的内容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同样,孔子的“道”虽然主要是“人道”,不是“天道”,但是,当“人道”绝对化以后,也是与“天道”相通的。而且孔子说过“天下有道则 见,无道则隐”,并欣赏曾点的超脱旷达,这与道家的思想有一致的地方。
④“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同时,又用道家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往往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从社会实践来看,儒道并用,也是统治者自觉的治国之术。例如唐太宗在贞观二年总结治国经验时,提出了“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的现实理念,同时又认为要做到“安人宁国”,君王首先应“抑情损欲,克己自励”,其中就同时吸取了儒道思想的精髓。
⑤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其间,随着历史文化条件的变迁,儒道互补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特点。同时,佛教的传播又为儒道互补的思想格局增加新的因素。但在纷繁复杂的思想中,儒道的互补始终是最基础的。
⑥如果说儒、道思想还有现实意义的话,那么,它们的互补也具有新的特点。我们可以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超越单纯的儒家或道家的立场,从中发现有利于新文化建设的因素。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忠、孝,讲究温、良、恭、俭、让,这些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旧时代的烙印,我们不能不加批判地继承。同样,道家所讲的“自然”“无欲”“无为”等,也包含了一些消极的东西,我们也不能简单接受。而在剔除了其中的思想糟粕后,这些道德范畴和思想观念,就可能成为我们现代文化的补充。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也好,个人也好,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也不能唯利 是图。而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辩,重义轻利,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相关矛盾仍有现实意义。自然,这里所说的“义”不仅仅是道义之义,它理应有更丰富的内涵,包括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即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包括对法制精神和经济规律的尊重,即可以引进现代意识,在此基础上,重利而不轻义。
1.下列关于儒家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关系的思考,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忠、孝与温、良、恭、俭、让。
B.儒家的理想构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又将其应用到治国之术。
C.向来重视“义利”之辩,重义轻利;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取长补短,融入现代意识,重利而不轻义。
D.对个人,儒家强调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对社会,则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2.下列对道家思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比较偏重于对哲学、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
B.道家思想往往引导人们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这有利于调节紧张的心态。
C.道家所讲的“自然”“无欲”“无为”等思想,也包含了一些消极的东西,我们不能简单接受。
D.《老子》中谈论治国 之道、对社会多持批判态度,是“有所为”的体现,是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道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同,这使得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形成互动、互补的关系。
B.唐太宗吸取了儒道思想的精髓,“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源于儒家,“抑情损欲,克己自励”来“安人宁国”则来自道家。
C.老子侧重“人道”,孔子侧重“天道”,儒道虽各有侧重,但实际上它们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
D.要立足现实,超越单纯的儒家或道家的立场,剔除思想糟粕,发现有利于新文化建设的因素,使之成为现代文化的补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沆,字太初,沼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日:“李沆、宋浞,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日:“不用浮薄新进喜事 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日:“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日:“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日:“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2012年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 语文版
云南省昆明市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
云南省曲靖市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
云南省玉溪市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语文模拟试卷(二) 人教版
云南省玉溪市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人教版
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
云南省开远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二)语文试题 人教版..
云南省昆明第一中学2012届高中新课程高三第三次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2012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三(仿真)二语文试题 人教课..
2012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三(仿真)一语文试题 人教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