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40个字。
《斑羚飞渡》课堂实录及反思
观澜二中吴敏
一新课导入
师:大自然千姿百态,动物时间更是精彩纷呈。动物在面临绝境时的表现往往令人赞叹,令人震撼,所折射出的可贵精神是值得人类细细品味的。被逼至绝境,关乎种群存亡的危难时分,斑羚会做出怎样的举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取触摸那撼人心魄的惨烈月悲壮。(幻灯片打出课文题目和作者。)
反思:老师用一段与课文气氛相吻合的话导入,容易激起学生共鸣,从而达到创设教学情景的效果。但是欠缺的是我在导入的时候,说的语气比较平缓,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整体感知(这部分录像没有)
师:昨天已经叫大家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得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了(出示第二张幻灯片)老师听听那位同学读的又快又好。(学生自由读)
师:很好,看来5班的同学的确非常优秀,全部正确。好。同学们,老师现在给你们几分钟时间,默看课文,待会儿,老师请同学们你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开始。
(生默看课文)
师: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怎样复述才不失其感人的力量呢?哪位同学来试一试?老师可以先给大家一个复述提示:斑羚们为什么飞渡,他们又是怎样飞渡,结果怎样呢?
……(没有录像)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查预习情况,这一环节的设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活跃了起来。同时,老师激励性的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在后面的复述课文时,学生们说得很好,打破了刚上课的时候的拘谨。通过复述故事,让学生有了对课文的大概印象,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吸引学生进入文本,而老师适当的复述提示,起到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们在复述的时候,能够抓住重点复述,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文本、理解文本。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对学生复述的评价不够。
三 合作探究
师:就让我们再次去感受斑羚飞渡的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同学们一起齐读第九自然段,“就在这时,我看见,”起。
全班齐读第九自然段。
师:刚才,同学们再一次感受了斑羚们飞跃悬崖的这一幕。那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老斑羚们是怎样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生存道路的呢?过程时怎么样的呢?
生:“忽然,一个我做梦也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丛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他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艏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的宽阔坚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经烧完的火箭残骸,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骸更悲惨,再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他像只忽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
师:“看来由同学要补充,好,这位同学来说。”
生:“还应该有: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忽然半大斑羚超前飞奔了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半大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窜跳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
师:“嗯,两个同学的组合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斑羚飞渡图。找得非常准确。斑羚们就这样成功飞渡过了六米宽的悬崖。斑羚飞渡只是几秒钟的时间,作者却抓住关键动词把惊心动魄的飞渡场面生动体现出来。同学们,讨论一下,表现斑羚飞渡场面的动词有哪些?
生:“飞奔、纵身一跃、头一钩、头一钩、窜跳出去、”
(PPT显示描写飞渡过程的关键动词)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非常精彩。那,我们来个锦上添花。请两个同学来为我们画一下斑羚飞渡的示意图,好不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