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9130字。

  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注意:涂卡顺序为:先涂1—6题,然后15—18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
  以人为本是一种经济发展的价值准则。其基本内容是:在不同的层次上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发展人的能力。
  从传统观念来看,人的基本需求只是生存需求,即食物、住所、健康和安全。而现代意义的基本需求,还强调自尊和自主。所谓自尊,是让人能够有被尊重感;所谓自主,主要是指从各种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享受更多的民主与法制、公平与主义。所谓发展人的能力,包括人的能力的形成和人的能力的运用。所以,以人为本,涵盖了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以人为本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法则。这就是,发展措施要“因人制宜”,因发展阶段制宜。对生存需求者而言,主要是提高人均收入、提供就业岗位、实现社会保障;对自尊需求者而言,主要是营造尊重人、尊重人的创造精神和业绩的环境;对自主需求者而言,主要是培养与新体制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可见,满足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建设和进步是内在统一的。
  此外,两种新观念帮助我们认识以人为本。一是新国民财富观。它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财富分为三类:物质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其中,高收入国家人力资本比重较高,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人力资本比重很小,自然资本占国民财富的比重超过一半。二是新贫困观。从传统观点来看,贫困就是没有钱,缺乏最低水平的收入和支出。但新发展观认为贫困是一个多维现象,可以划分为收入贫困、人类贫困、知识贫困。收入贫困和人类贫困都是贫困的直接表现,知识贫困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的新型贫困。其他两类贫困在相当程度上都是由知识贫困决定的。以人为本,帮助弱势群体,必须从狭义的消除收入贫困转向更为广泛持久的消除三大贫困,特别是要转移到以提高人的发展能力为核心、消除知识贫困上来。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以人为本:一、发展方式转型,人们本来把经济增长作为创造幸福的手段,却因为经济增长而埋下了精神荒芜、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幸福的种子;二、人的发展主体地位再次确立,由于一些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人被视为发展的包袱。以人为本看到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但更强调人口政策调节和人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因为决定人类前途的是人口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
  1.下面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人为本是一种经济发展的价值准则,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法则。
  B.以人为本以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发展人的能力为基本内容。
  C.以人为本包括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D.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是增加老百姓的经济收入。
  2.下面对“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发展人的能力”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生存需求、自尊需求和自主需求是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主要需求。
  B.人的基本需求只是食物、住所、健康和安全的生存需求。
  C.“从各种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也包括从物质的奴隶中解放出来,从各种与时代要求不相符合的落后思想观念、习俗中解放出来。
  D.当前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在满足一部分人的生存需求。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新国民财富观中,人力资本就是劳动力资源的多少。
  B.根据新国民财富观,高收入国家的人力资本比重普遍高于非洲国家。
  C.贫困的直接表现是收入贫困和人类贫困,知识贫困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的新型贫困。
  D.对于收入贫困的人满足他的生存需求就行了,对于知识贫困的人才需要满足他的自尊、自主需求。文中对这种观点是否定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谏议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近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供帐,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太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遂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
  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主祠。(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出:调离京城
  B.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约束:规定
  C.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广:扩大
  D.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案:查看
  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完全表明召信臣“好为民兴利”的一组是
  ①其治视民如子②开通沟渎③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