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30字。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堂教学实录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三河口高级中学 吴 艳
师(深情地):同学们,一个人,他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从进入幼儿园开始,老师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在我们的记忆中,有的老师已经被我们淡忘了,而如果还能被你记住,这位老师肯定有他独特的地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老师,他就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曾经的国文老师。他是梁实秋先生在十八九岁时遇到的老师,即使时隔五十年依然被他的学生想起,那么这位老师身上究竟有什么让人难以忘怀的东西呢?下面我们就跟随梁实秋先生的脚步去认识一下这位老师。
投影出示课题及梁实秋照片
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投影:学习目标
1、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深情。
2、理解作者独特的行文思路,了解作者散文风格。
3、走近一代老师,感受人格魅力。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已经读了这篇文章,那么你觉得你所看到的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呢?
生1:这位老师开始给我的是“邋遢”、“凶”,看完整篇文章我又觉得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
生2:我觉得这位徐老师除了“凶”,教学水平还很高。
师:看来课前同学们预习得还是较充分的,能全面客观地对这位老师作出评价。不过我们毕竟不是他的学生,作为曾经接受过他亲自教诲的梁实秋先生对他怀着跟我们不一样的感情,我记得作者在文中有直接表达他对老师情感的语句,大家还记得吗?
生(齐答):记得,文章最后1小节。
师:对,接下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体会梁实秋先生对老师所怀的深情,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出示投影:读一读 品一品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学生边朗读边体会作者深情)
生1:梁实秋先生对老师怀着怅惘和敬慕之情。“怅惘”在于他和老师五十年没有通音讯,最后在老师去世的时候也没能见上一面。“敬慕”在于老师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让他敬仰。
生2:读了最后一小节,我不禁想起了李商隐的两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作者所持有的“怅惘”之情除了未能与老师见上一面的遗憾,还有为当年不知珍惜、年少无知而悔恨;为人事飘零,恩师无觅,而自己如今又到了暮年而伤感叹息!
生3:我认为除了“怅惘”和“敬慕”,还有对老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师: 很好!同学们对文本理解得很深刻,都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刚刚同学们都说因为老师对作者的帮助和指导,让作者对他充满感激和敬慕之情,现在我们来具体看看作者从他那里得到了哪些益处,
生1:我受益于徐老师编辑的教材,它让我对国文感兴趣了,徐先生不满足于现成:的教材,他自编教材,新旧兼收,决不厚此薄彼。正因为徐先生的教材选得好,“我”对国文的兴趣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生2:我受益于徐老师“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的朗读,它让我更能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生3:我受益于徐老师给予我作文方面的指导,它让我明白了好作文的写作技巧
师:作者所说的这些益处对同样正处于十八九岁的我们有没有什么启发呢?
生1:我认为对我写作文很有启示,比如他说“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我就很受用,我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常常因为缺乏理论而苦恼,现在我知道可以用比喻,化抽象为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