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干方来编写)
一 基础部分
● 单元知识要点
1.会恰当地选用词语。
2.会合理地组织句子。
3.会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文章。
● 基本能力要求
能根据表达的目的,表达的对象和说话的环境合理选用词语;能根据表达的角度,表达的重点和前后文意合理组织句子;能正确地运用本单元的一些词语。
● 解题思路支着
会恰当地选用词语:恰当地选用词语能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恰当用词包括正确运用不同词性的词语,正确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等。选用的词语还要与说话的目的、文章的题旨及说话人的身份相吻合,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能与环境的格调相一致。比如鲁迅《故乡》中杨二嫂的话:“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放了道台”用得非常准确。“放了道台”是升官发财的意思,这是明、清两代惯用的说法。《故乡》反映的是民国初年的农村生活,杨二嫂沿用旧的说法显得非常合理。如果她使用“晋级升官”“做了教授”一类新词语就与她的身份和当时的环境格调不一致。
会合理地组织句子:合理组织句子是指前后文意要连贯,句子顺序要恰当,前后搭配要一致等,避免在用词造句时出现歧义,做到表达确切、明晰。比如“一个老太太在街头絮絮叨叨地讲着一个丢了孩子的妈妈的故事,引来了不少过路的人围着听。”一句表达就不够明确,其中的“丢了孩子的妈妈”有歧义,可以理解为“妈妈丢了孩子”,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的妈妈走失了(不见了)”。再说,“丢了孩子”的“丢”也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丢弃”,一是“走失”。应该更换词语和结构,把意思表达明确。
会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文章:修改文章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不仅要改正用得不准确的词语,还要调整不合理的篇章结构。使用标准的符号修改、校对文章,既便于人们阅读,也便于排字人员校正。因此,学习使用规范的符号修改文章是初三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修改符号见1993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 典型题例解说
例一:仔细检查下面的句子,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是校庆日,校园里处处张灯结彩,充满欢歌笑语,与昔日大不相同。
B.大家都夸村里的张木匠班门弄斧手艺高,无论什么难活儿,他都能做。
C.人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泼的因素。
D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说明】题目要求找出用词恰当的句子,那我们就该对四个句子在用词方面进行仔细分析。A句中“昔日”这个词选用不当。“昔日”意为“从前”,泛指过去的日子,而“校庆日”是特殊的日子,作者所要表达的目的只是为了突出“校庆日”的特殊,故应将“昔日”改为“平时”。B句的“班门弄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