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代诗词三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词中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代诗词三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词中的精妙之处。
教学设想:
教学思路:以诵读为主要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情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产生了许多的优秀诗歌,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学习古典诗歌,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审美能力。文学欣赏既是一门学问,也是每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大需要。它要求我们在欣赏过程中进行探索、思考、比较、想象、补充,也就是一系列的再创造。同时,当我们在创造的过程中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得到许多启迪之后,又一定会感到非常愉快,觉得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对美,增加了不少认识,汲取了不少力量,这就是文学欣赏的种种作用。
关于唐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唐诗是中国五言、七言古体诗和近体诗的高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洛宾王完善了唐诗的形式,风格变纤柔卑弱为明快清新;而陈子昂则从汉魏风骨中汲取素养来开辟唐诗的疆域。盛唐时期的诗歌创作散发着强烈的浪漫气息。孟浩然、王维、常建源出陶源明、谢灵运的田园山水诗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展示了诗人宁静的心境;高适、岑参、李颀和王昌龄的边塞诗,则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积极进取精神。李白和杜甫是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被前人称为诗仙和诗圣。李诗源出《楚辞》,杜诗源出于《诗经》,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创作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中唐时期以白居易为代表的通俗流畅诗派和韩愈为代表的险怪奇崛诗派,集合了元稹、张籍、王建、李绅和孟郊、贾岛、李贺等一批诗人;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都深受杜甫的影响。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二、作品欣赏
《次北固山下》
1、关于作家、作品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2、作品赏析
(1)字词理解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2)整体把握
次 北 固 山 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