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份,含AB卷。

  音乐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
  一、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每题4分,共16分)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是以高之。
  元帝时,华阴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国家之股肱,万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渐不可长,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竟坐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 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迁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 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 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①田, 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鄠(hù)县,在陕西省。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          案:通“按”,察看、审察
  B.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厉:严厉
  C.以旌直臣                                旌:表彰
  D.从容谓云曰               从容:言行举止适度得体
  2、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B.灌夫受辱于居室
  C. 好倜傥大节,当世是以高之。  D.彼且奚适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朱云鲠介忠正的一组是(    )
  ①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
  ②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 素餐
  ③对曰:“安昌侯张禹。”
  ④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⑤未知圣朝何如耳
  ⑥小生乃欲相吏邪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云,汉时有名的高士。他少年任侠好勇,中年改节读书,研习《易》及《论语》,由豪侠而成为名儒。
  B.华阴丞认为朱云才兼文武,忠正而有智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他做御史大夫。这一建议却遭到太子少傅匡衡的反对。
  C.汉成帝时,朱云斥责皇帝的师傅张禹为佞臣,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硬是不肯走,于是“朱云折槛”成为一段佳话。
  D.朱云生性鲠直,倜傥有大节,人们很尊敬他。他对皇帝的意见也敢反驳,对宰相邀他做官婉言谢绝,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要求死后薄葬。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8题。(16分)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一位不相识的女记者作越洋电话采访,最后一个问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文学家?”我回答:苏东坡。她又问:“他的作品中,您最喜欢哪几篇?”我回答:在黄州写赤壁的那几篇。放下电话,我脑子中立即出现了黄州赤壁。去年夏天刚去过,印象还很深刻。
  记得去那儿之前,武汉的一些朋友纷纷来劝阻,理 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并不是在那里打的,苏东坡怀古怀错了地方,现在我们再跑去认真凭吊,说得好听一点是将错就错,说得难听一点是错上加错,天那么热,路那么远,何苦呢?
  我知道多数历史学家不相信那里是真的打赤壁之战的地方,他们大多说是在嘉鱼县打的。但最近几年,湖北省的几位中青年历史学家持相反意见,认为苏东坡怀古没怀错地方,黄州赤壁正是当时大战的主战场。对于这个争论我一直兴致勃勃地关心着,不管争论前景如何,黄州我还是想去看看的,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战场
  音乐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A卷)
  一、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每题4分,共16分)
  大铁椎传
  清•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 ,贼二十馀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省:探望。
  B. 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访问。
  C.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扣:通“叩”,询问。
  D. 时座上有健啖客             啖:谈话。
  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 久居,祸且及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
  C. 夺其物,故仇我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 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遽扑之,入石穴中
  3.下列省略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         于:介词,到……(某地)
  B. 故尝与(之)过宋将军             之:代词,他,指代大铁椎。
  C. 吾始闻汝名,以(之)为豪         之:代词,你,指宋将军。
  D. 客不得已,与(之)偕行           之:代词,他,指宋将军。
  4.下列对《大铁锤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椎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
  B.文中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椎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
  C.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说明他是一个胆小鬼。
  D.“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渲染了战前的肃杀气氛。
  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
  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季先生在 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原本 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 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 “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中国牌”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12月21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 ,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