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7160字。

  安工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文理科分科考试
  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打碎窗玻璃就能促进经济增长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拿起石头,打碎了商店的窗玻璃;做错了事情的孩子跑掉了,商店老板自认倒霉,拿出一笔钱去买玻璃重新安上;这下,玻璃店有了生意,赚到了一笔小钱;玻璃店店主用这笔钱去面包店买了面包,面包店又有活干了;面包店老板又去农民那里买进了一批面粉……
  仅仅是一块玻璃碎了,却带动了社会上的许多行业的发展,甚至创造了就业机会,这可真是坏事变成好事的绝佳案例!这个虚拟的案例正是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理论——破窗理论。
  然而如果打碎玻璃真的能促进经济发展,为什么各国政府不鼓励所有市民集体上街,把所有的窗玻璃都打碎呢?如此一来,按照破窗理论,经济将更快速地发展,GDP也将大幅度增加。
  这荒唐的一幕并没有出现,显然说明这个理论肯定有问题、有漏洞。
  让我们回到玻璃打碎的那一刻,商店老板被迫花钱去买玻璃。一个关键的问题来了:假如这笔钱不用于买玻璃,他会怎么使用呢?
  从整个经济社会中看,如果商店老板那笔钱没有用到买玻璃上,而是去买药了,我们可以继续书写下面的连锁反应:药店老板赚钱了,用这笔钱去买了面包,面包店又有活干了;面包店老板又去农民那里买进了一批面粉……没错,玻璃被打碎了也好,没打碎也罢,反正只要那笔钱花了出去,都会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
  所以破窗理论不是经济理论,而是一个经济谬误。这个谬误的产生,大概和人们误解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有关。
  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凯恩斯提出,为了振兴世界经济,政府必须行动起来,甚至亲自牵头和出钱,开展修公路、修水坝等大型项目。在经济处于低谷的时候,政府如果能适时地用资金和项目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状况将逐渐好转。
  凯恩斯甚至还开玩笑地说:“政府可以今天雇一批人,花钱让他们挖一些大坑;第二天政府再雇一批人,花钱让他们把大坑填上。”这样,就业机会有了,人们手头上也有了钱,经济连锁反应将让各行各业都收益。
  正是凯恩斯这句流传甚广的玩笑话误导了人们,使人们以为只要发票子、上项目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凯恩斯本人是不会把经济如此简单地理解的,他当年开出经济“药方”也是针对国家经济危局使用的非常手段。当时各国政府对经济危机十分恐惧,不敢花钱上项目,而凯恩斯的建议让政府把“死钱”变成了“活钱”,用来振兴经济。
  但是,非常时期的政策是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票子、上项目确实可以促进GDP数据的提升。但在打破窗玻璃的故事中,玻璃被打破的损失并不计入到GDP中,而卖出玻璃、卖出面包、卖出面粉却计入GDP统计中。这就是GDP的误区,我们其实损失了玻璃,经济蒙受了损失,但是计算GDP 后却发现GDP因此而增长了。这不是笑话,各国政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曾经片面追求GDP增长,也让破窗理论大行其道,诓骗了公众。
  实际上,破窗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法国19世纪的经济学家巴师夏恰恰是反对这个论调的。他给人们讲述破窗故事,是为了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看不见的成本,比如商店老板放弃给妻子买药,就是被我们忽略了的成本。
  巴师夏本人是把破窗理论当成谬误来讲的,而后来人不知为何却把谬误捧为至宝,幸亏人们的理性直觉阻碍了打碎玻璃的冲动,否则我们就要被瑟瑟寒风惩罚了。
  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09年第02期,有增删。
  1.从原文看,下列对“破窗理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破窗理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理论,而是一个经济谬误,这个谬误的产生可能是人们误解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
  B.破窗理论是由破窗故事演变而来,巴师夏最早是把这个故事当做笑话来讲的,后来就成了振兴经济的至宝。
  C.破窗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理论,它可以带动社会上许多行业的发展,甚至创造很多就业机会。
  D.由小孩打碎玻璃这个真实的的案例而产生的破窗理论强调,只要把钱花了出去,增加人们的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GDP,就会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济处于低谷的时候,为了振兴经济,政府如果能适时地用资金和项目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状况将逐渐好转。
  B.在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凯恩斯提出,为了振兴世界经济,政府必须行动起来,但凯恩斯并没有把经济简单地理解成为只要发票子、上项目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C.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者巴师夏最早提出的破窗理论,让各国政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诓骗了公众。
  D.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开出的经济“药方”,也只是针对国家经济危局才使用的非常手段,这一非常时期的政策不可能在何时何地都可以用。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3 分)
  A.在各国政府对经济危机十分恐惧的情况下,凯恩斯建议政府把“死钱”变成“活钱”,用来振兴经济,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B.巴师夏和凯恩斯的破窗理论这一经济理论告诉人们,不要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单纯的打碎窗玻璃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C.打碎玻璃的故事一时间刺激了人们消费的冲动,但我们会忽视许多看不见的成本,用打破窗子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会造成极端的道德滑坡。
  D.巴师夏把破窗理论当成谬误来讲,在打破窗玻璃的故事中,玻璃被打破的损失并未计入GDP中,我们只发现GDP增长了,其实损失了玻璃,经济蒙受了损失。
  二、(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泗水之滨多美石。孟尝君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币。泗滨之人问曰:“君用是奚为哉?”使者对曰:“吾君封于薛,将崇宗庙之祀,制雅乐焉,微君之石,无以为之磬①,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惟君图之。”泗滨人大喜、告于其父老,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他日下宫之磶阙②,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
  泗滨人辞诸孟尝君曰:“下邑之石,天生而地成之。昔日禹平水土,命后夔取而荐之郊庙,以谐八音,众声依之,任土作贡,定为方物,要之明神,不敢亵也。君命使者来求于下邑曰:‘以崇宗庙之祀。’下邑之人畏君之威,不敢不供,斋戒肃使者致于君。君以置诸外朝,未有定命,不敢以请。今闻诸馆人曰:‘将以为下宫之磶。’臣实不敢闻。”弗谢而走。诸侯之客闻有之皆去。
  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孟尝君大恐,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磬,诸侯之客闻之皆来,秦楚之兵亦解。君子曰:“国君之举不可以不慎也,如是哉!孟尝君失信于一石,天下之人疾之,而况得罪于贤士哉!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齐国复强不亦宜乎?”
  (《郁离子•尚诚篇》)
  【注】①磬:古代用美石或玉雕成的石制乐器。②磶(xì) 阙:磶,承柱的圆石墩。阙,通“缺”,空缺。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弗谢而走谢:感谢
  B.泗滨人辞诸孟尝君曰辞:责备
  C.将崇宗庙之祀崇:尊崇
  D.而况得罪于贤士哉得罪:遭受责难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A.以谐八音/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命后夔取而荐之郊庙/温故而知新
  C.告于其父老/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天下之人疾之/其翼若垂天之云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不属于孟尝君“不慎”行为的一组是()(3分)
  ①孟尝君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币②将崇宗庙之祀,制雅乐焉
  ③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④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
  ⑤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⑥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磬
  A.①②④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泗滨之人问曰:“君用是奚为哉?”(3分)
  (2)国君之举,不可不慎也,如是哉!(3分)
  (3)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齐国复强不亦宜乎?(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落 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