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150个字。
【试题总体说明】全卷基本按照2012年桂林市中考试题考点和结构命制,考点覆盖全面,难度适中,各难度层次的题目分布合理,能体现课标和考试说明对考生的要求。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积累、语文素养、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试题的取材注意联系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传统文化,关注情感价值取向,突出人情美人性美的褒扬,富有人文色彩。命题语料鲜活,符合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
2012年桂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有锲(qiè)而不舍的精神。
B.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dìng)放。
C.樟树、松树、桂树、丁香等树能分泌(mì)含有挥发性植物杀菌素的物质。
D.到过桂林旅行的人,常被她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魅(mèi)力所折服。
【答案】B
【解析】B项是绽(zhàn)放。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常用字的字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发展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
B.刘教授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睹物思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C.在桂林市中学生曲艺大赛中,我校以别具匠心的构思获得一等奖。
D.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不能高山仰止。
【答案】D
【解析】D项“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这里是望文生义,因此使用错误。A项“因地制宜”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B项“潸然泪下”形容眼泪流下来。C项“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
3.下列语境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2分)
A.你对一位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B.你已经交了作业,科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你让我交两遍不成?”
C.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D.你对夜深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需要休息了。”
【答案】A
【解析】B项用反问语调,容易造成同学间误会或产生矛盾。C项“光临寒舍”使用不得体,“光临”是表示欢迎的敬辞,“寒舍”是谦辞,只能用来欢迎别人来访,不能用来写自己访问他人。D项这里用命令的口吻不得体,应该用商量的语调,有利于邻里和睦相处。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要得体
4.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B.⑤②④③①C.⑤②④①③D.⑤①④②③
【答案】C
【解析】从四个选项和文段内容看,这段文字描写“春雨”,第②句“这雨丝”与第①句“春雨如丝”相勾连,因此排除A和D;第④和第①句紧接着描写“细纱”,第③句“洒向”与第①句“滑下来”照应,因此选C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要连贯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钦差大臣》《给巴特勒的信》的作者分别是英国的果戈理和法国的雨果。
B.在古代,“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儿童,“加冠”指男子二十岁时所行的成人礼。
C.汉字的演化历经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这些阶段。
D.婉约派是宋词一大流派,该派词作情思细腻,语言华美,代表词人有晏殊、李清照等。
【答案】A
【解析】A项果戈理是俄国作家。
【考点定位】文学文化常识
6.要将下面诗歌补充完整,最恰当的选项是(2分)
大漠沙如雪,。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A. 长河泛孤舟B. 燕山月似钩C. 明月照西楼D. 长城月如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