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50个字。
《感悟亲情——从细节开始》课堂活动单
【学习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亲情,总结细节描写的常用方法。
2.学以致用,表达在细节中感受到的亲情。
活动一:听故事,谈感受。
思考:你最感动的是故事中的哪一幅画面?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有这样一位母亲,含辛茹苦将自己的儿子抚养长大,儿子成家、立业,开始觉得母亲碍眼多余,便提出想把母亲送到远方的亲戚家里去做客,母亲欣然答允。当儿子把母亲安顿好,起身想要离开时,母亲突然叫住了儿子,儿子极不耐烦地回过身来说:“还有事吗?”没想到:母亲艰难地弯下身子,从地下拾起了一粒纽扣,看着自己疼爱一生的儿子,低声说道:“孩子,你的扣子掉了,让妈再给你缝上吧!”儿子震惊地看着要被自己遗弃的母亲,呆呆地站在那里……
在这则故事中,母亲艰难地弯下腰来捡扣子的画面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面对不孝的儿子,母亲很伤心,但仍旧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活动二:忆课文,思细节。
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在本册教材的1-3单元学过不少的叙述类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一定会有不少的细节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大家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然后推举同学来举例说一说。
(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小组推举同学发言。)
发言要求:先说一说什么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再说一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1、《草》:写周副主席亲自尝毒草(课本P31、32段),其中尝毒草的动作: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吐掉等词语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事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2、《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托”,手掌向上承接东西,表明旧时同窗对枣核的珍爱。几颗枣核在她心中是故乡故土的化身,似有千斤重,仿佛比“珍珠玛瑙”还要贵重。
3、《最后一课》最后:他转身。。。大字。动作里倾注了韩麦尔先生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法兰西万岁是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坚定信念。
4、《始终眷念着祖国》)“那几年,我们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国。”此细节表明钱学森夫妇时刻准备返回祖国,一定要回到祖国怀抱的决心。
5、《背影》文中又一处细节这样写道:“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通过父亲穿铁道、爬月台的行动来刻画父亲的背影。连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过程,表现了父亲爬约她的艰难。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通过这一系列动作表现出来了。我认为这应该是全文最动人的一段文字了,平实的语言,尽量简单的描写,就好似高明的画家只用了几笔简单的白描便已将画中人物的身心相貌勾勒了出来。
最后还有一处细节这样写道“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多么朴实的话语,却透着浓浓的深情,传达出对儿子无尽的牵挂,依依不舍啊!当依恋儿子的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