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连贯专题备考主要策略
广东汕头澄海中学、姜勇军
备考主要策略
(1)重新理清语言“连贯”的基本条件,那就是“统一的话题”(话题和陈述角度是否保持一致)、合理的句序(注意不同文体的不同顺序,常见的有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包括句式统一、语音和谐等)。以上这些,在近十年的高考题中几乎都考到了。
(2)结合近年的高考题,以训练有效利用语境条件和快速判断连贯依据的能力。
(3)注意该类考题的题型变化,例如综合考查多种连贯知识,或将排序与语句“复位”结合起来考。
一、 要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是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一个句子或句群,只有做到陈述对象一致,才能保证语意通贯。如果中间调换了陈述对象,就会影响到句意的连贯。如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第8题就涉及到陈述对象,请看试题:
例题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________“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峰奇观。”
A、 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 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 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 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这道题是从陈述对象是否一致的角度来考查语言连贯这一考点的。不难看出,整个文段要描述的是南天门景象,因此,陈述对象自然是南天门了。既然上文谈的是“门”,那么,下文只有以“门”起首的句子才能与之衔接,因此,可先排除A、C两项。剩下的B、D两项,究竟选哪项才恰当呢?只要看看文末的内容就不难选择了。既然文末写的是对联内容,那么,上文只有以“对联一副”作结才能与之衔接。这样,B项就当然成为正确答案了。可见,要做好连贯题就必须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例2.下列句子中,有两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应填入哪一项?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①。墓周古柏苍翠,石栏环卫,庄严古朴。②,即陷害岳飞的臭名昭著的奸佞秦桧夫妇等人。
A.①依山面湖 ②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
B.①依山面湖 ②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C.①山浓水黛 ②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D.①山浓水黛 ②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
分析:选文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墓”, ①处所填的句子的主语也应是“墓”才衔接。对照选项,C、D项都不是,故应排除。A、B两项①处所填句子相同,关键是判断②处应填的句子。选文第二个句子的陈述中心是“墓”,就连贯感来说,②处所填句子的陈述中心也应是“墓”,故答案应为B项。
二、 要做到前后照应
一个句子,要做到连贯,就要注意前面意义与后面意义保持一致性,要注意内容的衔接和呼应。请看1987年全国试题第8题:
例题3:“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的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从下面的四句中选出能与之衔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 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 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