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薛川东建议2005年语文高考科学总复习

2004年全国共有11个省市自主命题,全国高考试卷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综观今年12套语文试题,我们发现,在试卷结构上,除上海继续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外,其余各省市试题大同小异,体现了命题整体思路的一致性。在大体相同的框架下,不同省市的试题无论在立意还是选材方面,又有着鲜明 的地方特色。例如,今年北京试卷第六大题“语言表达”中的第24题,让考生举出一个北京日常口语词语,并就其形象生动的特点作简要解说;湖南文言文的考查,可谓开历史先河,在文本选择上,大胆创新,弃“人物纪传”类体裁不用,择“游记体散文,”(放鹤亭记》。各地试题中的“亮点”,更是举不胜举,犹如星光闪烁。福建标点符号的考查,别出心裁;江苏“粉笔”的仿写,寓意不凡;湖南的诗歌鉴赏,设题巧妙;上海阅读题群的测试,更是百花齐放。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2004语文高考试题总的命题特点。今年的12套语文试卷(除北京外)一律为25道题。第一卷的分值由45分减至42分,减少了一道文言文选择题。这3分加到了第二卷的文言文翻译中,文言文翻译由5分变为8分。其他各题的分值基本与去年相同。可以划分为四大能力版块:语言运用(3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古诗文鉴赏(30分)、写作(60分)。  为迎接2005年的高考,我们现结合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的特点,进行纵横分析,分版块提出新一年语文高考的复习建议。一、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语言运用考查共分两个版块。第一版块(客观题)分布在一卷:1一6题(北京1-5题);第二版块(主观题)分布在二卷:22-24题(北京23-25题)。下面分两个版块提出复习方案:(一)语言知识(客观题)  这一版块考查内容依次为:1.语音认读;2.汉字识记;3.词语选用(近义词、关联词);4.成语或熟语运用(北京暂不要求熟语的掌握);5.病句辨析;6.标点使用。下面逐一提出复习步骤及策略。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1)要熟悉《汉语拼音方案》,能给汉字准确注音。(2)要注意多音字的辨识。汉字中这类字为数相当多,也是高考检测的重点之一。例如,“参差”等词语即是。(3)要注意形声字的辨认。(4)要注意形近字的认读。(5)要注意纠正习惯性误读。(6)要注意特殊读音的识记。  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它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由于汉字是表义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它具有多音多义、形似音近、同音异形等特点,稍微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就容易搞错。错别字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形似音近而致误(2)形似音异而致误(3)形似音同而致误(4)形异音同而致误。  以上错误类型都属于别字,不包括错字,统称为错别字,高考测试的内容亦为前者。  正确地识记汉字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那么如何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呢?方法如下:(1)以字音记形(2)以部首记字形(3)以结构记字形(4)以字义记字形。  3.正确选用词语(近义词、关联词)  (1)近义词  要正确使用词语,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词语的使用离不开语言环境,因此还需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辨析近义词方法主要有:辨析语义轻重的不同(如“毁坏”与“破坏”);辨析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如“战役”与“战斗”);辨析适用范围的不同(如“爱护”与“爱戴”);辨析褒贬色彩的不同(如“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辨析语体风格的不同(如“商榷”与“商量”):辨析搭配习惯不同(如“发扬”与“发挥”);辨析句法功能的不同(如“充分”与“充满”)等。  此外还可以从文化风格的不同以及具体与概括的不同等方面加以辨析。  (2)关联词  关联词的辨析也离不开语言环境,此外还应准确把握复句、多重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句群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掌握虚词知识和复句知识,熟练准确地判断复句的类型,把握各类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  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考试说明》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什么是“熟语”?该怎样备考呢?  所谓“熟语”,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如慢条斯理、乱七八糟、不尴不尬、八九不离十等。  备考熟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搜集常用熟语。(2)了解熟语特点。(3)区分熟语的感情色彩。  考生还要注意,解答熟语题时,不要在区分熟语类别上纠缠不清,关键是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将其放在试题设定的具体语言环境来思考,这样对选出正确答案大有帮助。  5.病句的辨析  近年来高考对病句测试不外乎两类试题形式: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前者侧重考查对病句的识别、分析和判断,后者则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修改病句的能力。具备了知识和分析的能力,才有可能对病句加以正确修改。为此,首先要了解病句的病因和类型,《考试说明》对此作了说明,并规定了6种类型:(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六种。  此外,还有指代不明,虚词使用不当等等。这些地方都要夯实基础。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04年全国商考语文《考试说明》把多年未考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再次纳人考试范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社会上、学校里乱用标点符号的现象实在太严重了。那么怎样备考这一知识呢?其实标点符号的种类并不很多,而且高考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测试,往往是考那些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所以复习时无需面面俱到。应重点弄清常见标点符号用法的注意点。  (1)问号  (2)引号  (3)顿号  (4)分号  (5)冒号  (6)书名号(二)语言表达(客观题、主观题)  高考“语言表达”主要从四个方面检测: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运用修辞。  1.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简明,是句子本身的问题;连贯,是句子之间的问题;得体,则是句子和语境之间的问题。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语言简明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实际上是语言的清晰性。  语言连贯的基本方法有三点:一是保持话题前后一致;二是合理安排语序;三是注意语言的照应与衔接。  例如,2003年北京市高考试题中的第6题(见语文高考试卷):  材料中第一段话第一句的话题是“寂寞”,第②句重点也落在“寂寞”上,因此选择②句;原材料中后一段话第一句先说“生存”,后说“生活”,横线后面的话仍然是先说“生存”,后说“生活”,从词语相互照应的角度考虑,选择③最为恰当。因此答案为B。  语言得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了解制约语言的因素(根据对象、场合等);二是掌握语言得体的技巧(感情色彩、书面语与口头语、敬辞和谦辞等)。  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家母”应该用来称呼对方的母亲。  这项测试,是对人的整体素质的一种检测,平日考生应加强自身修养,读一读《礼仪大全》这部书。  2.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准确理解语句、语段的含义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基础。准确理解包括把握语句、语段的全部意思,能准确提炼出语句、语段的全部要点,并能分清这些要点的主次。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的试题都用主观题形式测试。扩展语段的题目关键在把握好所给词语或语句表达的情景,扩展时,千万不要偏离语境;压缩语段的题目关键在准确概括出所给语段的全部要点,并能分清这些要点的主次。考查的要点比较全面,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平时在这些方面要加强训练。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要求(尤其是字数的限制),组织出的答案一定要语句通顺。  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三种。先说选用和仿用句式: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功能,只有准确地掌握这一点,才能按照要求选用变换恰当的句式。常见句式有长句与短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与散句,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把”字句等。用哪一种句子表达最好,那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长句与短句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长句改为短句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将长句中较庞大的成分抽出来,改成分句或单独成句;二是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成分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句式。  (2)肯定句与否定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