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精讲精练
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该考点的要求是“能识记文学常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和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这一考点在2002年之前,被列为必考内容,2002—2004年均被列为“不作考查”内容,据悉,2005年可能要重新列入考查内容。
【备考指津】
1、抓住“重要”,突出“一流”。
“重要”“一流”是指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对当代或后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深远影响、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作家作品。纵观近十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我们发现,高考考查的是中外重要作家及其重要作品。设题形式为选择题,分值为3分一题。2002—2004年未考。所以,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对各个时代重要的、一流的作家的姓名、生活时代、代表作品、文集名称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都应准确熟记。
2、以课本为基础,适当往课外延伸。
从高考语文命题方面来看,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的考查基本上是以课内知识为主的;从文学常识考点本身来讲,它是一个轮考项目;从考生方面来看,高2005级的考生使用的是新教材(新教材第一次使用),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千万不要丢掉了课本,要牢牢抓住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文学体裁知识,同时还不要忽视在学习重点、自读提示、课后练习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当然,由于高考的竞争性和选拔性,命题往往会适当涉及一些课外的知识,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适当往课外延伸,特别要注意读本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总之,我们在复习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时,既要高度重视,全面出击,又要分清轻重缓急,做到重点突破。
【强化训练】
(一)填空题:
1、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 )。
2、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经历十年艰辛写下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3、我国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是( )。
4、被称为“一代词宗”的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是( )。
5、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时代的( )。
6、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封建白话短篇小说是鲁迅的( )。
7、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 )。
8、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 )和( ),他们分别被尊称为至圣和( )。
9、《春秋》三传是指( )、( )和《谷梁传》。
10、公安三袁是指( )、( )和袁中道。
11、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 )、俄国的( )和美国的( )。
12、“三言”是指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三个话本集:( )、( )和( )。
13、王勃、杨炯、卢照邻和( )并称为“初唐四杰”。
14、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指罗贯中的( )、施耐庵的( )、吴承恩的( )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15、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指吴沃尧(又叫吴趼人)的( )、李宝嘉的( )、刘鹗的( )和曾朴的《孽海花》。
16、元杂剧四大悲剧指关汉卿的( )、马致远的( )、白朴的( )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7、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 )、白朴的( )和郑光祖的( )。
18、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 )、( )和( )。
19、世界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 ),莫里哀《悭吝人》中的(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 ),果戈里《死魂灵》中的( )。
20、“四史”指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对司马迁的( )、班固的( )、范晔的( )和陈寿的《三国志》的总称。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