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新教材的文学性倾向、文学的消费及其他<br>
桐乡市高级中学  聂玉华<br>
【摘要】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编写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文学性倾向,本文认为其主要目的在于拉动中学生的文学消费,推动人文教育,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修养。但是这一目的的实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br>
【关键词】新教材的文学性倾向  文学的消费  人文教育   制约因素<br>
一、新教材的文学性倾向的主要表现及其目的<br>
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编写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文学性倾向。<br>
1、新教材文章数量明显增加,由原来200篇增加到600篇,其中主要是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比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主任顾振彪说,新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60%以上,有《西厢记》、《桃花扇》等。在第一册的24篇课文中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占了50%。其他各册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更高。<br>
2、新教材打破了记叙、说明、议论的编排体系,将文学阅读放在首位。高一年级六个现代文单元的学习重点分别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分析评价,鉴赏吸收。而高二年级上册主要是诗歌词赋的阅读,下册主要是小说戏剧的阅读。<br>
3、新教材提高了已经有定论的我国古代的文学精品的比例,顾之川说,过去认为中学的语文教育主要是学好现代文,文言文选多了容易影响教材的时代性,甚至导致食古不化,但现在逐步认识到在高中阶段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必须让他们多读这些有定论的文学精品。<br>
4、新教材也注意选择了有影响的西方文学各个流派的一些作品。过去选文更多注重思想政治意义,现在风格多样,注意从多方位反映外国文学的成就,如卡夫卡的《变形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br>
5、新教材在选择文学作品时还注意了选文的完整性,如《阿Q正传》在老教材中只选了最后两章,新教材则全文选用,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br>
关于语文的性质,几十年来就没有停止过争论,时而左,时而右。近年来,“人文”派似乎占了上风,新教材的以上特点似乎可以说明这一点。<br>
   《语标》明确提出“语文是一种基础工具,又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结束了几十年来的争论,特别是近几年的纷纷嚷嚷。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br>
    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究竟是怎样的,它与文章教育的关系怎样,《语标》中没有明确界定。近几年来,对文学教育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甚至有人要用文学课取代中学语文课。<br>
诚然,文学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陶情冶性,而且铸造精神。文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