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
初三语文组 徐红忠
实践新课程中感触很深的是教材的使用。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质量直接决定教学质量。教材开发是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新课程的实践,关系到广大教师对新教材内容的熟悉与掌握,能否准确把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达到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更加重要的是要通过新教材的实施,推进新一轮的活动教学改革,改变过去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法,建立一种更加生动活泼的活动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有一句非常形象的口号可以代表这一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让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教材”是中国教师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课堂教学范式。何为教师?教师者就是把知识教给学生的人。因此,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始终把自己定位于教书者,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把书上的内容教给学生,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就是看学生对自己教的东西记住了多少。这种教学模式对传授知识来说,还是很有效的。但当实施新课程、要求学校教育功能拓展以后再这么教是否合适,就值得思考了。
我上《我的叔叔于勒》一课,请同学谈谈作者通过这篇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
同学1:财富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幸福,同时也会使一个人堕落,使一个人的心灵丑化。比如,当菲利普夫妇得知于勒在美洲发了大财,就盼望着他的到来,并且盼了十年。当他们在船上发现于勒其实是一个非常恐怖的老水手时,他们很敌意地去躲开于勒。
同学2:于勒一开始行为不正,全家人认为他是一个恐怖,是流氓、坏蛋、无赖,非常可恶。后来,于勒写信来说他这已经赚了大钱,其实他并没有赚钱,只是想欺骗这个家庭。
同学3:不能很主观去认为于勒这个人很可恶。我们应该客观分析,虽然以前于勒不务正业,无所事事,但被打发到美洲去后,他只是在船上当了一个水手。又老、又脏,而且满脸皱纹。地位是非常卑贱的,从这方面来看,他很可悲,也很可怜。
同学4:一个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她给了他的叔叔一些小费,因为他同情他的叔叔。
同学5:一个人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在于勒穷苦时,他的家人千方百计地要躲开他。当得知于勒赚了大钱时,就盼望他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