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5大题,约113260字。

  山西省阳城一中2012-2013学年苏教必修五第三专题综合测试题
  山西省阳城一中 邢小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丽”的范畴处于较高位置,并在其自身的历史流变中积淀了深厚的美学内涵,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文辞之丽、情思之丽和生命之丽。
  文辞之丽是“丽”范畴的最基本特征,它是“丽”的表层内涵,古典文论中的“丽”多取此义。如《汉书•艺文志》云:“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竟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此“丽”即文辞的华丽,但因西汉诸家之赋多缺乏真情实感,固其文侈丽,实为文病。情思之丽是“丽”范畴的深层内涵,它决定着文辞之丽的成败。《文心雕龙•情采》云:“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作家之文只有本乎真情,发乎性灵,其文才能美丽自然。故北宋范温的《潜溪诗眼》云:“巧丽者发之于平淡,奇伟有余者行之于简易。”文辞的巧丽正是情感自然而然流露的结果,虽看似平淡却美丽无比。然而,无论是文辞之丽还是情思之丽.都是人的生命之丽的外化。生命之丽才是文学艺术具有审美价值,并得以长久流传的内在根源。
  中国古人因信奉“天人合一”,多注意从自由的生命活动的基点上考察文学,从而为自己建构起一个整体的、本体空灵的,且先于逻辑的生命世界。“丽”正是这个生命世界的审美表征。《易经》云:“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虽然我们从词义的角度讲“丽”是附着、依附的意思,但如果我们从审美形象上看,日月星辰悬挂于天,百谷草木植被于地,这不正是天地万物的生命状态之所在吗?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云:“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人的体貌之丽不也正是人的生命力之充盈流溢的表现吗?当古人把“丽”引入文艺批评领域时,“丽”实质上正是主体高扬生命精神的艺术显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丽”范畴会成为魏晋六朝美学的核心范畴。“丽”正是魏晋士人在自我觉醒后高扬的个体生命力的审美表现,是人的精神的艺术化。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文化中,生命之丽的状态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的状态,它是古代士人阶层的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这种自由状态可以从艺术和人生两个方面显现出来:就艺术而言,它表现为对一切艺术法则的摈弃,在情景交融、主客冥一的艺术意境中感受主体心灵的净化,体验宇宙生气之跃动,这也正是中国艺术之“丽”的中核;就人生而言,它表现为对一切名教伦理的解构,在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心灵世界中寻求个体精神的解放,领悟万物生命之自由,这也正是中国文化之“丽”的内质。综合上述对“丽”的审美内涵的分析,一言以蔽之,“丽”正是生命力之自由的感性显现。
  (节选自胡碟《古典美学范畴中的“丽”》,2011年12月版)
  1.下列关于“丽”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丽”的美学内涵具体可以分为文辞之丽、情思之丽和生命之丽三个层面。
  B.“丽”的美学内涵早已存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其影响也一直处于较高位置。
  C.“丽”从文辞之丽到情思之丽,再到生命之丽,是从表层向深层发展的。
  D.“丽”其实是人的生命力的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的状态的感性显现。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心中的生命之“丽”,是整体的本体空灵的,且先于逻辑的生命世界。
  B.中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表现在考察文学时注意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
  C.引用《易经》中的“日月丽乎天”等句重在说明“丽”是附着、依附的意思。
  D.生命之丽的状态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状态,是人类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最打动人的并不是它所用的艳美文辞,也并非它所写的真假人情,而是它高扬人性的觉醒。
  B.因为中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所以,在建构自己的生命世界时是完全不讲究逻辑的,却强调物我两忘。
  C.我们所倡导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足与“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的观点相符合的。
  D.“丽”是生命力之自由的感性显现,由此得知,可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文化之“丽”的内质,那就是“自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盛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同“巨”,巨大)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规矩法度)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足迹),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