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10字。
《〈论语〉十则》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其人,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过程与方法:在熟读文言文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并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论语》的伟大魅力,学会为人处事。
【教学重点】课文的背诵和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并能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1.讲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中国有句俗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能真正学好半部《论语》,就可以去当官治理天下了。传说北宋著名政治家赵普在回答宋太祖时说道:“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过《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陛下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
当然这是一句夸张的话,不过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确实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作者、作品介绍
1.对于本文的作者以及作品,同学们都有哪些了解?
预设:注意点,作者不是孔子。
(1)说说《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此书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中《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看成是中国人的《圣经》。
(2)认识圣人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者听读朗读录音,扫清语言障碍。
2.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⑴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⑵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⑶处理好轻重,把握好重读与轻读。⑷注意语速、语调等,做到声韵和谐。
3.诵读比赛。
在比赛过程中,落实文言文的正确读音,停顿。并让学生进行评价,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