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10字。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龙泉市第二中学李慧
教学理念:新课标指出:“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使阅读课堂不仅成为学生获得阅读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的场所,而且成为学生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体验人生的地方。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一起挖掘课文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以此来实现人文精神的教育。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宗旨;2、把握重点句、段,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相互理解和关爱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4、读出真味,体验亲情;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1、教学思路:本课按照“感知—感悟—拓展”的思路去设计教学,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有幸福的家,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躲避一生的风雨;我们每天都在体验着亲情,亲情是清冽的甘泉,给我们的心灵以滋润。温暖的家总是充溢着浓浓的亲情,浓浓的亲情让温暖的家更温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莫怀戚先生一家去散步,一起感受那诗一般的乐章,一起分享那浓浓的亲情。
二、教师配乐(钢琴曲《致爱利丝》)朗诵课文。
三、感知——感悟——拓展。
师: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插曲?生:散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师:好,我们把镜头切入“分歧”的部分,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6段。(学生读后,教师作朗读辅导:感情基调:深沉愉悦;语气语调:沉稳、庄重、亲切、学生可再读一遍)
师:大家一定发现了,在“我们”家,“我”是核心人物,因为在母亲的眼里—生:我是她强壮的儿子。师:在儿子的心目中——生:我是他高大的父亲。师:妻子呢?生: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生:妻子很贤良、温顺。师:所以,“我”的选择很关键,它将决定着散步能不能愉快地进行下去,假设“我”想出一个办法,如出去时走小路,回来时走大路,行得通吗?生:不行!(学生说出多方面理由)师:那,我又是怎么决定的呢?生: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师:为什么这么决定?生: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而我伴随母亲的岁月已不多。所以要听从母亲的意见。生: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所以要照顾母亲。
生:因为“我”很爱“我”的母亲。师:是啊,“我”爱“我”的妻子和儿子,“我”也爱“我”的母亲,其实在上文的字里行间早已渗透着我对母亲的深情,请大家品读课文1-4段。(学生朗读课文1-4段)
师:“我们”为什么(为了谁)去散步?生:为了母亲。师:为什么为了母亲去散步呢?生:“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散步。师:文中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我”听从母亲的意思,“我”和妻子、儿子去散步,让母亲一个人待在家里休息,那又会怎么样呢?生:那可不好。“我”和妻子、儿子去散步,我们自己肯定很开心了,但母亲一人待在家里,会觉得很孤独、很寂寞。生:母亲还会觉得很寒心的。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事实上“我”做得非常好,“我”怎么做?生:我劝母亲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生:我劝母亲多走动走动,对身体有好处。生:我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建议,我对母亲真是太孝顺了。师:母亲呢?生:“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师:从这句话大家接受到什么信息了?生:现在的母亲很尊重“我”,小时候的“我”很顺从母亲,很听话。生:“我”和母亲都很温顺,彼此关系很好。生:“我”和母亲的关系很亲昵,从几十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和将来。师:很好。于是,我们一家四口: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路散步,一路欣赏初春的田野景色。
(师生齐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生命。”)
师:作者抓住哪些事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召唤?生:新绿、嫩芽、冬水。生:“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辅着”——展示了草木萌发的朝气,给人一种享受不尽的生命活力。生:“树上的嫩芽也密了”——这是无法遏制的生机,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的存在。生:“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让我们感受到初春的活力。生: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要热爱生活;生命是可贵的,我们要珍爱生命。师:是啊,这美好的一切“我们”期盼得太久太久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