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20个字。

  《故乡》教学设计
  刘一心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积累重点词句。
  2、了解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外貌、心理描写,并理解这些方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2、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情感目标: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重点难点: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 .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策略方法:朗读法、预习法。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
  (学生发言)
  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PPT放映作者简介
  二、 整体感知
  1、首先我们要注意,我们阅读的是一篇小说,小说有哪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作者写故乡,你对故乡的感觉是?(并说说理由)
  回忆中的故乡:
  (1)带有神异色彩的
  (2)五彩缤纷的
  (3)富有生命力的
  现实中的故乡:
  (1)失去精神活力的
  (2)丧失人与人温暖关系的
  (3)失去生命力的
  3、更喜欢哪个故乡?为什么?(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给人民造成种种苦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军阀连年混战,横征暴敛,酿成农业凋敝,农民破产。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虽推翻了皇帝的专制政权,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兵(军阀混战)、匪(盗贼横行)、官(官僚统治)、绅(地主盘剥)相互勾结,层层盘剥劳动人民,尤其是中国的农民。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作为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的闰土又怎能幸免于难呢?他被深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也向我们揭示了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苦难之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