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20字。
朱自清《春》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酝酿”“稀疏”“蓑笠”“抖擞”四个生字词和“欣欣然”“朗润”词语。
2、了解作者在本篇散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衬托描写景物的手法。
3、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学习文中比喻、拟人、衬托的写作手法。
2、 能够复述出散文中的五幅春景图。
3、 理解文章末尾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欣赏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相信同学们都很喜欢咱们的大自然,夏天的大自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艳丽,秋天的大自然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微显凉意,冬天的大自然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清冷。那么春天,在朱自清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散文《春》。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概脉络,并尝试给下列词语加拼音。
板书:
生字:Yùn nià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酝 酿 蓑 笠 稀 疏 抖 擞
词语:朗润 欣欣然
四、整体把握文章,解析精妙处。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春天的哪些内容?
(2)这篇散文按描写的春天的景物构成的图画,可以分为那几幅图?
2、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